关于底声的诗词[唐代](200首)

101 《听乐山人弹易水》 唐·贾岛

朱丝弦底燕泉急,燕将云孙白日弹。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

102 《江南曲》 唐·温庭筠

妾家白蘋浦,日上芙蓉楫。
轧轧摇桨声,移舟入茭叶。
溪长茭叶深,作底难相寻。
避郎郎不见,鸂鶒自浮沉。

写人揭露同情

103 《嘲飞卿七首》 唐·段成式

曾见当垆一个人,入时装束好腰身。
少年花蒂多芳思,只向诗中写取真。
醉袂几侵鱼子缬,飘缨长罥凤凰钗。
知君欲作闲情赋,应愿将身作锦鞋。

104 《道林寺》 唐·崔珏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
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

105 《旅游伤春》 唐·李昌符

酒醒乡关远,迢迢听漏终。
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
鸟思江村路,花残野岸风。
十年成底事,羸马倦西东。

106 《苦雨》 唐·林宽

霪霖翳日月,穷巷变沟坑。
骤洒纤枝折,奔倾坏堵平。
蒙簦来客绝,跃甃噪蛙狞。
败屐阴苔积,摧檐湿菌生。

107 《贫居秋日》 唐·皮日休

亭午头未冠,端坐独愁予。
贫家烟爨稀,灶底阴虫语。
门小愧车马,廪空惭雀鼠。
尽室未寒衣,机声羡邻女。

108 《太湖诗·入林屋洞》 唐·皮日休

斋心已三日,筋骨如烟轻。
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幽塘四百里,中有日月精。
连亘三十六,各各为玉京。

109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钓车》 唐·皮日休

得乐湖海志,不厌华輈小。
月中抛一声,惊起滩上鸟。
心将潭底测,手把波文袅。
何处觅奔车,平波今渺渺。

110 《忆洞庭观步十韵》 唐·皮日休

前时登观步,暑雨正铮摐。
上戍看绵蕝,登村度石矼.
崦花时有蔟,溪鸟不成双。
远树点黑槊,遥峰露碧幢。

唐诗三百首登高寺庙

111 《奉和鲁望看压新醅》 唐·皮日休

一箦松花细有声,旋将渠碗撇寒清。
秦吴只恐篘来近,刘项真能酿得平。
酒德有神多客颂,醉乡无货没人争。
五湖烟水郎山月,合向樽前问底名。

112 《方响》 唐·陆龟蒙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
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113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 唐·陆龟蒙

松篁交加午阴黑,别是江南烟霭国。
顽云猛雨更相欺,声似虓号色如墨。
茅茨裛烂檐生衣,夜夜化为萤火飞。

114 《天威行》 唐·顾云

蛮岭高,蛮海阔,去舸回艘投此歇。
一夜舟人得梦间,草草相呼一时发。
飓风忽起云颠狂,波涛摆掣鱼龙僵。

115 《水仙操》 唐·李咸用

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
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
水仙缥缈来相迎,伯牙从此留嘉名。

116 《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 唐·方干

芸香署里从容步,阳羡山中啸傲情。
竿底紫鳞输钓伴,花边白犬吠流莺。
长潭五月含冰气,孤桧中宵学雨声。
便泛扁舟应未得,鸱夷弃相始垂名。

117 《听段处士弹琴》 唐·方干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唯有此时心更静,声声可作后人师。

赠别友人赞颂

118 《送孙百篇游天台》 唐·方干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
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
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

119 《新安殷明府家乐方响》 唐·方干

葛溪铁片梨园调,耳底丁东十六声。
彭泽主人怜妙乐,玉杯春暖许同倾。

120 《早发》 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叙事写景抒情

* 关于底声的诗词 描写底声的诗词 带有底声的诗词 包含底声的古诗词[唐代](2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