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式的诗词(102首)

41 《答对元诗》 两汉·蔡邕

伊余有行。
爰戾兹邦。
先进博学。
同类率从。
济济羣彦。
如云如龙。
君子博文。
贻我德音。
辞之集矣。
穆如清风。

42 《韦羌山公绿筠庵诗》 宋·郭三益

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
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岩绿。

43 《题之诗卷后》 宋·李贾

矫首天地间,凄其望终古。
前辈久零落,斯文日榛莽。
戴君天台秀,忽向南方来。
老气横九州,胸次何崔嵬。

44 《题之诗卷后》 宋·林璧

少年曾读石屏诗,老去江湖幸见之。
百倍寻常真足惜,十存八九实堪悲。
蛙鸣蝉噪人争羡,天巧神功彼自知。
我欲流传天下去,为求完本补亡谁。

45 《省试中记梦》 宋·于观文

东堂令史报来时,仙桂云攀第九枝。
乍听言音犹似梦,却思公道即无疑。
寒门仿佛春将到,幽径朦胧月渐移。
残漏声中鞭马去,紵袍重戴已相随。

46 《戴之来访惠石屏小集》 宋·邹登龙

诗翁香价满江湖,肯访西郊隐者居。
瘦似杜陵常戴笠,狂如贾岛少骑驴。
但存一路征行藁,安用诸公介绍书。
篇易百金宁不售,全编遗我定交初。

47 《送刘学给谏赴漳州》 明·黄辉

一尊绿酒付何处,东风吹来客将去。
不愁客路不逢春,何日重来共春住。
去住相看且尽杯,春游从此判醒回。
眼底酒人风雨散,明朝人日为谁来。

48 《待月轩为藏主作》 明·梦观法师

月出青松林,照我松下户。
床前光未满,裴回更延伫。
莲漏下初更,绿烟散东坞。
浩歌步中庭,衣露湿如雨。

49 《怀古生》 明·许伯旅

岩色幽栖地,泉溪十里村。
夕阳山在屋,秋水月当门。
委巷无车辙,贫家有瓦盆。
百年尘外意,寥阔共谁论。

50 《陈君大夫恭轩》 宋·王安石

恭轩静对北堂深,新斸檀栾一亩阴。
膝下往来前日事,眼中封植去年心。
每怀樽斝沾余沥,独喜弦歌有嗣音。
肯构会须门阀大,世资何用满籯金。

51 《瑞庆节日同王之诣云际寺满散》 宋·杨万里

金刹深藏翠巘间,锺声吹下白云端。
谁知东淛能诗客,也到南溪祝圣山。
重碧清池染衣湿,软红香雾袭人寒。
祝君来岁千秋节,著脚含元鵷鹭班。

52 《杨凝行书》 宋·黄庭坚

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谁知落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53 《和端十题·寒溪石》 宋·司马光

穹石正崭岩,寒流更清急。
霜飞败叶拥,波溅苍苔湿。
溪曾勿剧来,沙鹤方孤立。

54 《和端十题·秋原菊》 宋·司马光

高原向摇落,丛菊始滋荣。
草际浮金碧,照人双目明。
何须天生理,玉斝泛馀英。

55 《和端十题·渔洲火》 宋·司马光

渔翁击叶舟,远映枫林宿。
手携双白鱼,呼儿爨山竹。
深夜寂地人,明灭寒江曲。

56 《和端十题·春塘冰》 宋·司马光

春塘含薄冰,淅沥隐隈曲。
晴日射寒芒,柔风折哀玉。
草树曾未知,波光已先绿。

57 《和端十题·天外峰》 宋·司马光

飞鸟去不息,长空黯何极。
疏峰带夕晖,点缀秋天碧。
禅观坐超然,相望两沈寂。

58 《和端十题·古木阴》 宋·司马光

古木夏阴薄,萧萧蠹叶微。
岂无绿树深,爱此风烟姿。
高僧此休息,肩倚瘦筇枝。

59 《和端十题·汀洲蘋》 宋·司马光

秋江□澹荡,波急枝难定。
参差碧叶繁,皎洁寒花静。
幽人吟不归,独立汀洲暝。

60 《和端十题·烟际钟》 宋·司马光

苍茫返照收,羃历寒烟起。
前山黯同色,不辨峰峦美。
独有远来钟,悠扬翟微里。

* 关于式的诗词 描写式的诗词 带有式的诗词 包含式的古诗词(10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