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佛的诗词(728首)

81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
凿混沌朴,决崑崙源。
万像总持句,诸尘三昧门。
法法心心成佛事,华华叶叶受春恩。

82 《偈颂一百六十首》 宋·释宗杲

针锋头上透天关,著意忘怀两不堪。
直下早逾千万劫,即今成佛未同参。

83 《赵通判请赞》 宋·释宗杲

谓汝是善人耶,嫉恶之太甚。
谓汝是恶人耶,好贤而乐善。
而於善恶两涂之间了无遗恨。
咦,好个自是汉,高谈无畔岸,成佛作祖且缓缓。
这一则公案,分付赵通判。

84 《本无师住甸阳山庵》 宋·薛嵎

万松围坐石,大海浴金轮。
不识入城路,唯修成佛身。
出生来虎子,持咒拱山神。
何必工吟苦,机衡自绝尘。

85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唐·刘长卿

潺湲子陵濑,仿佛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86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一作权德舆诗)》 唐·皇甫曾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87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一作权德舆诗)》 唐·皇甫曾

上人远自西天至,头陀行遍南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惟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88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唐·权德舆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89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暌间因以戏之》 唐·刘禹锡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90 《石佛谷》 唐·皇甫湜

澶漫太行北,千里一块石。
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
土僧何为者,老草毛发白。
寝处容身龛,足膝隐成迹。

91 《赠圆明上人(圆公,佛顶之最)》 唐·李德裕

远公说易长松下,龙树双经海藏中。
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

92 《佛舍见胡子有嘲(一作嘲胡子小男)》 唐·姚合

明明复夜夜,胡子即成翁。
唯是真知性,不来生灭中。

93 《马嵬佛寺》 唐·温庭筠

荒鸡夜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
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
两重秦苑成千里,一炷胡香抵万金。
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

94 《壶公山(古老相传古仙姓陈名壶公于此山成道因而名焉)》 唐·黄滔

八面峰峦秀,孤高可偶然。
数人游顶上,沧海见东边。
不信无灵洞,相传有古仙。
橘如珠夏在,池象月垂穿。

95 《宿九华化成寺庄》 唐·泠然

佛寺孤庄千嶂间,我来诗境强相关。
岩边树动猿下涧,云里锡鸣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声乱喷潺湲。
明朝更蹑层霄去,誓共烟霞到老闲。

96 《题成都玉局观孙位画龙》 唐·贯休

我见苏州昆山佛殿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蟠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97 《卜算子(饮酒成病)》 宋·辛弃疾

一个去学仙,一个去学佛。
仙饮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饮便康强,佛寿须千百。
八十余年入涅槃,且进杯中物。

98 《清凉山赞佛寺(四首选一)》 清·吴伟业

西北有高山,云是文殊台。
台上明月池,千叶金莲开。
花花相映发,叶叶同根栽。
王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

友人饮酒劝慰抒怀

99 《偶成》 宋·夏竦

非才遍历清华地,悟佛方为止足身。
浮名浮利莫相试,三千世界一微尘。

100 《渔家傲·我佛莲华随步踏》 宋·可旻

我佛莲华随步踏。
黄金妙相青螺发。
因地曾将洪誓发。
四十八。
众生尽度成菩萨。
宫殿红香华影合。
宝阶三道琉璃阔。
水鸟树林皆念法。
声嘈囋。
空中零乱天华撒。

* 关于成佛的诗词 描写成佛的诗词 带有成佛的诗词 包含成佛的古诗词(72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