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识者的诗词(680首)

661 《悼竹》 明·李东阳

园南旧植千竿绿,高者如墙大如屋。
风狂雨急墙屋翻,干折丛低共倾覆。
忽惊舞罢鸿门会,怒斗纷纷碎苍玉。
复似骊山坠石余,数百书生葬坑谷。

662 《徐州洪苏墨亭书坡老石刻后(有序)》 明·李东阳

“郡守苏轼、山人张天骥、诗僧道潜月中游”题名十六字
,在徐州百步洪岸石,石半入水,水落辄隐隐见沙沫间,篙师渔人不能识,而崖石险绝,又非士大夫所暇寻阅者,故于世无传焉。

663 《挽杨料院二首》 宋·陈淳

早识渊源正,从师事切磨。
天姿纯不颣,世俗淡无波。
庐墓诚於孝,刑家俭以和。
自应仁者寿,命也奈之何。

664 《武冈向权叔家有陈魏祠堂合祀简斋鹤山惟两公》 宋·陈杰

简斋以诗冠两都,鹤山以文擅江东。
兹溪僻在万山底,辽绝安能来两公。
或撞天关忤九虎,或走穷海随六龙。
畏途迂车一笑粲,远谪信杖双音跫。

665 《行妇怨次李编校韵》 宋·戴表元

赤城岩邑今穷边,路傍死者相枕眠。
惟余妇女收不杀,马上娉婷多少年。
蓬头垢面谁氏子,放声独哭哀闻天。
传闻门阀甚辉赫,谁家避匿山南巅。

666 《上南行十二首》 宋·方回

初过城南门,即过城下渡。
岂无小笋舆,未若且徒步。
霜重船板滑,水涸岸石露。
我老人不识,小让樵者路。

667 《赠江东李提学》 宋·方回

小难和气如三春,大难色莹清无尘。
小难作诗到对处,大难更自髯绝伦。
天怜今年穷已极,稍慰蒹葭霜露身。
恶风剧雪走千里,一识顿有两玉人。

668 《次韵鲜于伯几秋怀古体》 宋·方回

斯人晚始识,浪走天下半。
既将戟为髯,更用田作面。
大材异拱把,劲翮谢笼绊。
去年主糟丘,稍厌盆盎乱。

669 《赠俞碧岩体仁刊图书》 宋·方回

上古包羲卦初画,五行之金刀为革。
两仪四象生□□,□初一圈为太极。
八卦之上六十四,右乾左坤名曰易。
因重□定科斗书,削木为方竹为册。

670 《题分宜谢草庐行卷》 宋·陆文圭

袁曹官渡争雌雄,荆州侨寄大耳翁。
涕流髀肉消不尽,试与元直游隆中。
隆中自有躬耕者,布衣抱膝茅檐下。
从容一曲梁甫吟,不觉将军三枉驾。

671 《喜诸子所和诗盟歌俱有可采再用韵见意》 宋·钱时

蛮触封疆日勍敌,金丹不疗膏肓疾。
抖擞风埃发诗骨,参差头角崭然出。
老夫所志在大雅,诸子政须勤帝籍。
三叹变风我心恻,箾韶忍受淫哇屈。

672 《谢戴安抚书院额》 宋·释印肃

普庵以此香,回向大居士。
幻尽觉圆者,妙意难遮覆。
惠我二笔端,三昧非迷悟。
世间岂识知,何处寻门户。

673 《歌纪四明汪君信士》 宋·释重顯

古君子兮道诸己,道器用兮合天理。
同尘还若待时生,观象不知何处起。
荆丛丛袭莪丛丛,孝兮悌兮非沚中。
聚应落落滴仙露,散或泠泠扬士风。

674 《逍遥咏》 宋·宋太宗

因缘业障遇真稀,黄帝乘龙岂是非。
达识尚凝常恍惚,愚蒙学解故相违。
华池秘密人天授,神室光扬日月辉。
智者无言皆口嘿,敢将容易论玄机。

675 《石缝泉清轻而甘滑传闻有年矣前此数欲疏引入》 宋·苏颂

峨峨凤凰山,有泉出其腋。
初微才滥觞,渐大乃穿石。
灵苗荫荼槚,宝气近金锡。
毖彼渊源长,兹惟云雾液。

676 《沌中即事》 宋·孙应时

武昌西南云梦泽,水平不动玻璃碧。
葭芦莽苍茫暮烟,杨柳萧条带秋色。
北接沧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
一渠纡萦十日行,巧避江涛如过席。

677 《孙生康祖从予海陵予荐之滁守赵叔明之门送以》 宋·孙应时

洙泗诸公游,参实少且鲁。
谁知一贯学,其进乃甚武。
儒生多山野,此事亦已古。
儇儇细儿黠,往往车上舞。

678 《次韵辛起李长篇》 宋·王洋

十年抓牙官,百世傅风流。
每思先贤范,烂漫涕不收。
争夺世界中,萧洒自十洲。
辛使东洲望,翘材错薪槱。

679 《试院一首》 宋·喻良能

南国诸侯老宾客,霜叶青衫头雪白。
绣衣使者急搜贤,又向文场三捧檄。
全闽多士如邓林,大厦度材惭匠石。
细看太白日万言,时取武成二三策。

680 《广州二首》 宋·曾丰

绕处无非湿,终年不识寒。
家饶安乐睡,市卖喜欢团。
倡女青芒屦,渔儿白布冠。
北人落南者,久亦自相安。

* 关于无识者的诗词 描写无识者的诗词 带有无识者的诗词 包含无识者的古诗词(68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