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根源的诗词[宋代](257首)

201 《谢蔡和县白莲栽》 宋·陈宓

忠惠当年种,濂溪此日分。
开筵胜玉碗,围坐当冰盆。
性地元无染,心源自有根。
江湖情渐懒,乐在闭柴门。

202 《寄题微州李君博文阁》 宋·陈文蔚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
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

203 《又谢予京惠贽见》 宋·陈文蔚

少日深期造孔门,于今老矣叹无闻。
自怜大业乖传授,赖有遗编可讨论。
君赠名章多过誉,我惭衰配不胜文。
誓言愿毕馀生力,细与穷源探本根。

204 《哭从兄良遇》 宋·方回

先祖五男子,其下八男孙。
白首涉患难,仅余二老存。
兄昔健如虎,行步疾飞奔。
长眉具寿相,修髯当风掀。

205 《题云泉题咏》 宋·方回

天一生水,坎卦象旃。
二阴一阳,坤之中渊。
天而非此,必为旱年。
泽自空降,其云油然。

206 《题史元量芳润堂》 宋·郭印

圣经杲杲日翔空,元与后学开愚蒙。
著述成书不得已,令人诵习知吾宗。
辞文旨远非外至,一一流出自胸中。
如木有根水有源,敷荣浸渍乃无穷。

207 《和曾端伯安抚养生歌》 宋·郭印

大道靡涉多歧,迷涂争求捷径。
采御未免摇精,道引止能祛病。
服食一藏偏强,烧炼千金或罄。
纷纷小法小功,往往匪清匪净。

208 《题钱德载双清堂》 宋·李处权

谁识堂堂忠懿孙,至今人物典刑存。
颇同陶令辞莲社,但学庞公隐鹿门。
醉枕泉香分石脉,吟窗树老出云根。
喜攜自有东山妓,好事宁无北海樽。

209 《赠楷长老》 宋·李复

灵源独耀脱根尘,岂论空身与色身。
若论有无宁见法,须知开悟不因人。
病瘖得味难形语,走饿还家忽忘贫。
薪火相交多少险,烦师与众指迷津。

210 《求约》 宋·丘葵

求约未能休厌繁,每於得处自难言。
书曾过眼平心看,道不依形触目存。
木本草根如有见,山巅水际尽逢源。
可怜日月惟空过,休听钟声送黄昏。

211 《偈颂一百五十首》 宋·释心月

我有一言,彻根彻源。
举之不全,听之不圆。
拟问如何,苍天苍天。

212 《偈颂三十首》 宋·释印肃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213 《偈颂二百零五首》 宋·释正觉

雪峰之子,德山之孙,葛藤牵转难穷根。
截断众流见源底,相应函盖同乾坤。
长长短短无节奏,绵绵密密忒鹘仓。
随波逐浪恁麽去,上船便到家前门。

214 《偈颂二百零五首》 宋·释正觉

深深处,细细行。
隐隐时,密密觑。
若能恁麽彻根彻,源旁参回互宛转。
虚玄不触尊贵机,横梭度针露线穿。

215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气貌棱棱,眉目温温。
一脉之分派发崑崙之源,百川之吞潮落珊瑚之根。
风烟清远秋之痕,草木秀拔春之恩。
古壁之梭兮蛰龙之骨,寒潭之璧兮夜月之魂。

216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
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崑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

217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二仪同根,万物一源。
机活静枢之臼,象成玄牝之门。
幽而不昏,湛而若存。
用妙触而出碍,体至虚而无痕。
车辙出门而合度,桃李成蹊而不言。

218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静复湛存,潮退珊瑚之根;智随用奔,派发崑崙之源。
光风草木献春像,霁夜鱼龙吞月魂。

219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千年气温,琥珀松根。
半夜光吞,珊瑚月魂。
混沌凿开,德云下妙峰之顶;崑崙推倒,张骞到盟津之源。

220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宋·释正觉

湛存不浑,灵明不昏。
派分河汉底,流决崑崙源。
见闻了成一相,影响应空六根。
体本真如,能来生灭之界;用随生灭,却入真如之门。
丛林参饱三条篾,云梦等闲八九吞。

* 关于根源的诗词 描写根源的诗词 带有根源的诗词 包含根源的古诗词[宋代](25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