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棹讴的诗词(55首)

21 《采莲曲》 明·胡侍

棹讴宛转发中川,队队红妆竞采莲。
欲就前溪问名姓,莲花当住木兰船。

22 《石城曲题采莲图》 明·陆师道

秦淮水绿芙蓉明,玄武湖边烟艇横。
香风翠袖暮云乱,落日新妆红浪惊。
城隅濠曲歌声起,却寄愁心棹讴里。
恨不相携桃叶渡,心知同在长干住。

23 《贺紫微舍人改镇》 宋·宋祁

星翼分疆镇上游,江山和气拥行舟。
芝房照露供盘剂,萍日横波送棹讴
楚塞路长云恋幕,孺亭天晚月呈钩。
汉家夜席归期近,宫箧书空谤焰收。

24 《泛南溪(二首)》 明·高启

清辉泛悠悠,东与前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境,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师肯相答。

25 《剡原九曲(九首)》 明·高启

清晖泛悠悠,东与班溪合。
菱叶间荷花,风来秋飒飒。
久行愁寂寞,忽有人烟杂。
我欲发棹讴,渔郎肯相答。
¤

26 《王应仲欲附张恭甫舟过湖南久不决今日忽闻遂》 宋·陈与义

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
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披君三迳草,分我一味禅。

27 《池阳四咏》 宋·周必大

夜泊清溪弄水亭,棹讴徐起月华明。
水晶宫畔西湖上,除却两邦无此清。

28 《乙酉四月二日与蒋桂轩伯仲诸友同泛震泽大小》 元·杨维桢

江国春归夏云孟,十日五日风雨横。
具区摆阖浪如山,吴儿善泅并敢榜。
今朝气候昨不同,湖头无雨兼无风。
小施祠前棹讴发,楼船下水如游龙。

29 《次韵朱万卿五首》 宋·陈造

平时歌酒伴,云散与风流。
白发潘怀县,青衫许散愁。
生怜自谋拙,人谓不堪忧。
只拟江湖去,狂吟和棹讴

30 《上巳溪上燕二首》 宋·陈造

后溪分占羽觞浮,雷隐欢声半棹讴
况我闲官似犀首,为渠领客作鳌头。
玻瓈影里妆光腻,桃李香中步障留。
病骨得晴堪近酒,与君同拜醉乡侯。

31 《纪行杂诗》 宋·李洪

蒲颿风驶送行舟,篷底哦诗相棹讴
三老相呼兴不浅,溪回山拥近严州。

32 《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宋·项安世

短檠今幸限,文社得同修。
何处撩乡思,催君发棹讴
路径行雨峡,签数报程邮。
客路看如许,交情可耐不。
殷勤江上水,长为送离忧。

33 《次韵孙季和知县游西湖》 宋·释宝昙

何人熨冰纨,弄趁春昼晴。
东风有底急,不容縠纹平。
堤回柳阴直,鸥鹭时合并。
无端棹讴发,惊飞度微明。

34 《相和歌辞·采莲归》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35 《采莲曲(乐府作采莲归)》 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

36 《晚渡黄河》 唐·骆宾王

千里寻归路,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37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唐·李乂

玉辂寻春赏,金堤重晦游。
川通黑水浸,地派紫泉流。
晃朗扶桑出,绵联杞树周。
乌疑填海处,人似隔河秋。
劫尽灰犹识,年移石故留。
汀洲归棹晚,箫鼓杂汾讴。

38 《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组诗

39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唐·白居易

阙塞龙门口,祇园鹫岭头。
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病僧皆引起,忙客亦淹留。

40 《过吴门二十四韵》 唐·李绅

烟水吴都郭,阊门架碧流。
绿杨深浅巷,青翰往来舟。
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
水光摇极浦,草色辨长洲。

* 关于棹讴的诗词 描写棹讴的诗词 带有棹讴的诗词 包含棹讴的古诗词(5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