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名的诗词(919首)
381
《玉山观》 宋·李北之
峦冈经亘翠环中,中有山形如覆镛。
晋仙王郭曾登眺,名形婺女金华同。
悬崖积铁数百尺,轮囷老木参天碧。
时有金鸡击膊鸣,铿鍧响通石屋石。
384
《赠英公大师》 宋·李颂
篆高神品,秀爽天骨。
敏搆机先,谈深理窟。
溶极苍源,玄臻籀闼。
玉无疵瑕,车有輗軏。
达识圆明,灵襟洞豁。
粹禀飞星,胸挂流月。
大饮陶陶,闲游兀兀。
肯如常人,名利乾没。
385
《寄裴云山》 未知·林正
南山高且深,竹深带流水。
先生庐其中,迥若崆峒子。
雪发覆两肩,深悟造化理。
手注三体诗,名满四海耳。
时以诗名家,亦来质疑似。
我本浪得名,长挂春风齿。
乃识先生心,非非还是是。
386
《游后洞诗》 宋·刘贽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亭亭故碑亡旧主,覆以老屋疏且欹。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志存於斯。
387
《赠叠山先生》 宋·毛直方
一襟书传日星悬,湖海声名五十年。
事不求知惟此理,文之未丧岂皆天。
人方惊怪欧阳子,我独悲伤鲁仲连。
看镜倚楼秋已暮,风巾霜屦重依然。
388
《龙泉山》 宋·孟点
污渎横鳣鲸,蝼蚊得而制。
所据非所容,悲欢生贾谊。
吾疑洛阳叟,所见未超诣。
卷之不能伸,无乃为形累。
389
《逍遥亭》 宋·潘兴嗣
作亭名逍遥,此理诚不虚。
宽於一天下,原宪惟桑枢。
况我卜清旷,风雨庇有馀。
方池容潋滟,小径足萦迂。
390
《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宋·彭郁
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烟生庐阜香炉峰,孰使随风至吴越。
风乎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392
《偈》 宋·双林大士
渡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人法俱名执,悟理讵劳诠。
中流仍被溺,谁论在两边。
有无如取一,即被汗心田。
393
《赐状元文祥以下》 宋·宋理宗
道久於心化未成,乐闻尔士对延英。
诚惟不息斯文著,治岂多端在力行。
华国以文由造理,事君务实勿沽名。
得贤功用真无敌,能为皇家立太平。
394
《江纂墓碑》 宋·孙起卿
家有占冢碑,近自田家获。
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
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
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
395
《越问·越纸》 宋·孙因
系剡藤之为纸兮,品居上者有三。
盖筱簜之变化兮,非藤楮之可参。
在晋而名侧理兮,储郡库以九万。
曰姚黄今最显兮,蒙诗翁之赏谈。
396
《游南山》 宋·汪任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
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
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
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
398
《颜孝子乌墓》 宋·吴炯
人伦风化自孝始,我怀义乌颜氏子。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未入里先见路碑,高冢巍然云树里。
犹有群乌绕暮飞,或者神乌长不死。
* 关于理名的诗词 描写理名的诗词 带有理名的诗词 包含理名的古诗词(9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