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若的诗词[唐代](766首)

141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唐·李白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怀沙去潇湘,挂席泛溟渤。
蹇予访前迹,独往造穷发。
古人不可攀,去若浮云没。

142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唐·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143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月弹琴抒情

144 《拟古十二首》 唐·李白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145 《寄远十一首》 唐·李白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
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
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146 《在浔阳非所寄内》 唐·李白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147 《喜于广陵拜觐家兄奉送发还池州》 唐·韦应物

青青连枝树,苒苒久别离。
客游广陵中,俱到若有期。
俯仰叙存殁,哀肠发酸悲。
收情且为欢,累日不知饥。

148 《送宣州周录事》 唐·韦应物

清时重儒士,纠郡属伊人。
薄游长安中,始得一交亲。
英豪若云集,饯别塞城闉。
高驾临长路,日夕起风尘。

149 《答长安丞裴说》 唐·韦应物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
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寒食节思乡

150 《难言》 唐·韦应物

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
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
未若不相知,中心万仞何由款。

151 《易言》 唐·韦应物

洪炉炽炭燎一毛,大鼎炊汤沃残雪。
疾影随形不觉至,千钧引缕不知绝。
未若同心言,一言和同解千结。

152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唐·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
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送别抒情写云

153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唐·岑参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径缘穹苍。
绝顶诣老僧,豁然登上方。
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154 《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唐·岑参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
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
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

155 《敦煌太守后庭歌》 唐·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156 《太白胡僧歌》 唐·岑参

闻有胡僧在太白,兰若去天三百尺。
一持楞伽入中峰,世人难见但闻钟。
窗边锡杖解两虎,床下钵盂藏一龙。

157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因怀魏校书、陆浑、乔潭》 唐·岑参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
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
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
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

158 《感寓二首》 唐·梁德裕

彩云呈瑞质,五色发人寰。
独作龙虎状,孤飞天地间。
隐隐临北极,峨峨象南山。
恨在帝乡外,不逢枝叶攀。

159 《湘灵鼓瑟》 唐·魏璀

瑶瑟多哀怨,朱弦且莫听。
扁舟三楚客,丛竹二妃灵。
淅沥闻馀响,依稀欲辨形。
柱间寒水碧,曲里暮山青。
良马悲衔草,游鱼思绕萍。
知音若相遇,终不滞南溟。

乐府写人

160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唐·高适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
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
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 关于知若的诗词 描写知若的诗词 带有知若的诗词 包含知若的古诗词[唐代](76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