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尘的诗词[唐代](603首)

141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唐·齐己

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142 《过商山》 唐·齐己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
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
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143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唐·齐己

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友情愁苦

144 《题赠湘西龙安寺利禅师》 唐·齐己

头白已无行脚念,自开荒寺住烟萝。
门前路到潇湘尽,石上云归岳麓多。
南祖衣盂曾礼谒,东林泉月旧经过。
闲来松外看城郭,一片红尘隔逝波。

145 《送谭三藏入京》 唐·齐己

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
持咒力须资运祚,度人心要似虚空。
东周路踏红尘里,北极门瞻紫气中。
好进梵文沾帝泽,却归天策继真风。

146 《贺孙支使郎中迁居》 唐·齐己

别认公侯礼上才,筑金何啻旧燕台。
地连东阁横头买,门对西园正面开。
不隔红尘趋棨戟,只拖珠履赴尊罍。
应逢明月清霜夜,闲领笙歌宴此来。

147 《道林寺居寄岳麓禅师二首》 唐·齐己

门前石路彻中峰,树影泉声在半空。
寻去未应劳上下,往来殊已倦西东。
髭根尽白孤云并,心迹全忘片月同。

148 《道林寓居》 唐·齐己

秋泉一片树千株,暮汲寒烧外有馀。
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
风骚未肯忘雕琢,潇洒无妨更剃除。
即问沃州开士僻,爱禽怜骏意何如。

149 《煌煌京洛行》 唐·齐己

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

150 《简寂观》 唐·修睦

正同高士坐烟霞,思著闲忙又是嗟。
碧岫观中人似鹤,红尘路上事如麻。
石肥滞雨添苍藓,松老涵风落翠花。
莫道此间无我分,遗民长在惠持家。

151 《投谒齐己》 唐·乾康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
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

152 《题登真洞》 唐·张果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访友写景感伤

153 《题登真洞》 唐·张果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154 《题茅山观》 唐·许坚2

尝恨清风千载郁,洞天今得恣游遨。
松楸一色古坛静,鸾鹤不来青汉高。
茅氏井寒丹已化,玄宗碑断梦仍劳。
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155 《过商山》 唐·贯休

吟缘横翠忆天台,啸狖啼猿见尽猜。
四个老人何处去,一声仙鹤过溪来。
皇城宫阙回头尽,紫阁烟霞为我开。
天际峰峰尽堪住,红尘中去大悠哉。

156 《沧浪峡·山下水声深》 唐·司马扎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
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
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
乍入洞中天,更移云外步。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157 《登河中鹳雀楼》 唐·司马扎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158 《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 唐·陈子昂

摘兰藉芳月(一作日)。
祓宴坐回汀。
泛滟清流满。
葳蕤白芷生。

159 《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唐·上官仪

熏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
红尘正起浮桥路,青楼遥敞御沟前。
倾城比态芳菲节,绝世相娇是六年。

160 《题简寂观》 唐·许坚

尝恨真风千载隐,洞天还得恣游遨。
松楸古迹一坛静,鸾鹤不来青汉高。
茅氏井寒丹亦化,玄宗碑断梦曾劳。
分明有个长生路,不几红尘白二毛。

* 关于红尘的诗词 描写红尘的诗词 带有红尘的诗词 包含红尘的古诗词[唐代](60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