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茅家的诗词[宋代](627首)

181 《古诗》 宋·杭学士人

上书如啜卢仝茶,直论国体宁无哗。
依然茅苇纵横斜,钟山老柏休槎牙。
呜呼时事如丝麻,食肉者口徒咿哇。
鬼蜮空含射影沙,逐客令下堪呈嗟。

182 《陆象山先生墓》 宋·黄矩

西风匹马驻邮亭,茅屋鸡鸣尚未醒。
野寺秋声三径竹,石桥云气一潭星。
寒欺短褐霜华白,水落平田野蔓青。
师友家传今寂寞,欲移文字问山灵。

183 《金塔》 宋·黄叔美

金溪有金源,昔我未尝造。
因逢吴道士,言此山水好。
金僧来自蜀,所至事幽讨。
地名适相符,结茅遂栖老。

184 《初夏忆故园》 宋·卷刚中

四山木叶绿交加,数架茅茨是我家。
窗隙微风入飞絮,竹边清露养孤花。
得眠稳寐梦须好,无句不幽诗可夸。
底事年来祗流汗,文书埋没鬓毛华。

185 《慈竹》 宋·乐史

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
一丛阔娄处,森森数十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笋已长,今年筍又生。

186 《天柱雉儿行》 宋·利书记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187 《旧将》 宋·刘骘

彊弩当年讨不庭。
功成身退炳丹青。
囊沙泽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识阵形。
骥老未甘秋伏枥,剑閒犹觉夜衝星。
分茅锡土传家牒,钟鼎还须为勒铭。

188 《小桃源用张师夔韵》 宋·刘仲达

桑麻遍野荫横斜,茅舍人烟四五家。
便作武陵溪上看,春来何处不开花。

189 《钧天》 宋·毛吾竹

鸢飞鱼跃,凫短鹤长。
各适其适,孰尤彼苍。
奈何人异於万物,身备乎五常。
学关乎经济,志效乎忠良。

190 《舟泊括苍溪口》 宋·释惟谨

茅店在山下,檥舟茅店边。
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
欹枕雁初到,离家月又圆。
向来曾过此,夜泊石门前。

191 《邺公菴歌》 宋·释云知

呼猿涧西藏石筍,丹桂苍松达鹫岭。
几年陈迹绝纤埃,一旦佳名出清景。
山家时喜来五马,相携款曲空岩下。
遂许诛茅结小菴,异日功成伴潇洒。

192 《即事》 宋·舒岳祥

麦熟南风挂衲畦,山禽快活晓来啼。
中分草色柴车路,半压藤花石步豀。
茅屋数家深避马,竹林三里远闻鸡。
荒村得句将谁赠,墙壁还随即事题。

193 《春日郊行次平野韵》 宋·王舫

楚泽凄凉笑屈原,行吟如在浣花川。
风回别墅闻桐角,烟冷荒郊挂纸钱。
麰麦正香田舍乐,茅柴初熟酒家连。
锦囊收拾归来晚,踏月闲敲款段鞭。

194 《题顺宁壁》 宋·王遂

江东山望说茅庐,庵为康家孝子居。
岂肯人间名教地,却容释老说清虚。

195 《东山》 宋·王应麟

东山美周公,千载邈遗音。
槃槃谢家安,陈迹犹可寻。
仰睇虞峰高,俯挹娥涛深。
伟人不可作,感慨生登临。

196 《夜读》 宋·翁逢龙

官事归来夜雪埋,儿曹灯火小茅斋。
人家不必问贫富,但有读书声便佳。

197 《雪后寻梅》 宋·吴晦之

备彴溪桥小径斜,竹篱茅舍两三家。
红梅似与诗人约,腊雪初消始看花。

198 《泛照湖游天章二首》 宋·吴奎

愁霖不肯已,阴结弥二旬。
吾游欲及时,秉烛出城门。
泛泛一画舫,密坐环亲宾。
爽气忽侵袂,重云稍逡巡。

199 《乱定到邑》 宋·萧澥

蒙蒙野草自荣华,破屋夹茅人卖茶。
满巷门基带砖石,有时认得故人家。

200 《秋雨》 宋·许顗

零雨不出动隔旬,门前秋草长於人。
江湖浩渺欲无岸,锦石最小犹生云。
微阳片月何曾见,只有莓苔昏生砚。
田家黍穗未暇悲,茅屋且为萤火飞。

* 关于茅家的诗词 描写茅家的诗词 带有茅家的诗词 包含茅家的古诗词[宋代](6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