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诵经者的诗词[宋代](48首)

21 《天柱雉儿行》 宋·利书记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22 《上扬州钱帅》 宋·沈继祖

名世半千推硕德,淮南第一是扬州。
一尘不动边民乐,知有威声慑虏酋。
人谓儒生将略疏,世人无未识真儒。
天下武夫俱夺气,钱公赤手缚于菟。

23 《留题郫县西禅院古调诗》 宋·徐仲谋

郫县七十寺,碁布于郊坰。
景德当道衢,宝塔腾青冥。
其间西禅院,地胜景物灵。
何以使索然,中有大藏经。

24 《送刘定贤良下第赴广陵令》 宋·梅尧臣

刘蕡不登科,众口诵其策。
得者为之差,闻者为之惜。
摧藏一时屈,论议千古白。
至今简篇中,一字不敢易。

25 《送孙宾老宰丹棱》 宋·李流谦

回也真贤哉,陋巷一箪食。
卒然问为邦,所告王者事。
轲亦印微言,曰可禹稷配。
学道则爱人,偃昔尝有志。

26 《言志》 宋·释智圆

畴昔学为文,拟尽周孔道。
心劳道未至,壮岁成衰花,畴昔学为诗,模范风雅词。
立言多疯喻,反为时人嗤。

27 《示儿》 宋·洪钺

豫章实佳木,寻丈早异众。
匠石虽未顾,终解作梁栋。
社栋大蔽牛,不资世所用。
弃置成散材,岁久即空洞。

28 《送任山归河东》 宋·蔡襄

风俗忧思深,在昔言汾绛。
之人隐其间,白首甘陋巷。
毕力事诗书,岂特专记诵。
编年作通记,起周迄炎宋。

29 《赠修水黄君子行》 宋·程公许

雨润莘野犁,水给汉阴瓮。
一为大烹鼎,玉食此焉供。
一如朽木偶,肯受关索弄。
显晦势则然,达观等一梦。

30 《颂》 宋·释法升

我诵光明经,自得三昧力。
兴起便周圆,何用高声觅。
一日三百部,日轮犹未昃。
见者总生疑,我自心坚实。

31 《石鼓》 宋·苏轼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32 《书志》 宋·陆游

著书汗马牛,不如守道力;卖文取卿相,讵是儒者职。
孔光岂不学,千载污简册。
通塞本细事,于我奚失得?袁安卧空庐,亦度风雪夕;如何慕温饱,挠节不自惜!我突无炊烟,或至日中昃。
小儿抱遗经,衣短两胫赤,吟诵何琅琅,声如出金石;掩卷语乃翁:圣有陈蔡厄。

33 《读书有感》 宋·陆游

洙泗诸生尊所闻,岂容兀者亦中分!焚经竞欲愚黔首,亡史谁能及阙文?吾道固应千古在,几人虚用一生勤?世间倚相何曾乏,会与明时诵典坟。

34 《踵息斋》 宋·张耒

物之有知者恃息,物之有息知为贼。
天长地久载元气,天地无心故无极。
君知一身谁主持,六尘缘影工伎儿。
发生变幻不暂止,令汝鼻息无停时。

35 《次韵奉送公定》 宋·黄庭坚

去年君渡河,枣下实离离。
今年君渡河,剥枣咏豳诗。
直缘恩义重,不惮鞍马疲。
诗书半行李,道路费岁时。

36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宋·梅尧臣

松液化茯苓,又因为琥珀。
遇物必得形,毛发曾不隔。
君子亦豹变,其文蔚可觌。
今者逢吴侯,满腹贮经籍。

37 《次韵答黄仲夫七十韵》 宋·梅尧臣

春风不择草,万卉皆发萌。
盛夏一长养,秋实俱与成。
舂粒以蒸炊,刈枯以煎烹。
工师调五音,不问咸与韺。

38 《答江邻几》 宋·韩维

君虽宦游者,间适意有馀。
平居对樽酒,口诵离骚书。
援琴写其声,世事皆蔑如。
不知万乘相,可易此乐无。

39 《游空山》 宋·王灼

阅遍平川至山足,投鞭下马缘山腹。
古柏屹如苍龙起,绝磴盘作长蛇曲。
气力已惫意未歇,市声不到境尤肃。
款门径谒紫金像。

40 《戴式之垂访村居》 宋·周弼

故人手持一缄书,扁舟清晨造我庐。
为问舟从何方来,欲应未卜先知应先长吁。
长安平旦朱门开,曳裾靸履喧春雷。
独有诗人货难售,朔雪寒风常满袖。

* 关于诵经者的诗词 描写诵经者的诗词 带有诵经者的诗词 包含诵经者的古诗词[宋代](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