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潮的诗词(235首)

81 《夕次桐庐》 唐·张祜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
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
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
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82 《题樟亭》 唐·张祜

晓霁凭虚槛,云山四望通。
地盘江岸绝,天映海门空。
树色连秋霭,潮声入夜风。
年年此光景,催尽白头翁。

83 《夕次桐庐》 唐·张祜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
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
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
不堪无酒夜,回首梦烟波。

84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 唐·杜牧

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一溪通四境,万岫饶层霄。
鸟翼舒华屋,鱼鳞棹短桡。
浪花机乍织,云叶匠新雕。

85 《题灵山寺行坚师院》 唐·许浑

西岩一径不通樵,八十持杯未觉遥。
龙在石潭闻夜雨,雁移沙渚见秋潮。
经函露湿文多暗,香印风吹字半销。
应笑东归又南去,越山无路水迢迢。

86 《维舟秦淮过温州李给事宅》 唐·许浑

给事为郎日,青溪醉隐衔。
冰池通极浦,雪径绕高岩。
珠玉砂同弃,松筠草共芟。
帝图忧一失,臣节耻三缄。

87 《金陵阻风登延祚阁》 唐·许浑

极目皆陈迹,披图问远公。
戈鋋三国后,冠盖六朝中。
葛蔓交残垒,芒花没后宫。
水流箫鼓绝,山在绮罗空。

88 《题甘露寺》 唐·卢肇

北固岩端寺,佳名自上台。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回。
曙色烟中灭,潮声日下来。
一隅通雉堞,千仞耸楼台。

89 《送僧归闽中旧寺》 唐·马戴

寺隔海山遥,帆前落叶飘。
断猿通楚塞,惊鹭出兰桡。
星月浮波岛,烟萝渡石桥。
钟声催野饭,秋色落寒潮。
旧社人多老,闲房树半凋。
空林容病士,岁晚待相招。

90 《送乌行中石淙别业》 唐·贾岛

寒水长绳汲,丁泠数滴翻。
草通石淙脉,砚带海潮痕。
岳色何曾远,蝉声尚未繁。
劳思当此夕,苗稼在西原。

91 《寄顾非熊》 唐·贾岛

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
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
穴通茆岭下,潮满石头西。
独立生遥思,秋原日渐低。

92 《送友人下第归越》 唐·李频

归意随流水,江湖共在东。
山阴何处去,草际片帆通。
雨色春愁里,潮声晓梦中。
虽为半年客,便是往来鸿。

写景孤独思乡

93 《送僧之台州》 唐·李郢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94 《送僧之台州》 唐·李郢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劝慰友人

95 《忆宛陵旧居》 唐·许棠

旧忆陵阳北,林园近板桥。
江晴帆影满,野迥鹤声遥。
岛径通山市,汀扉上海潮。
秦城归去梦,夜夜到渔樵。

96 《二游诗·徐诗》 唐·皮日休

东莞为著姓,奕代皆隽哲。
强学取科第,名声尽孤揭。
自为方州来,清操称凛冽。
唯写坟籍多,必云清俸绝。

97 《二游诗·徐诗》 唐·皮日休

东莞为著姓,奕代皆隽哲。
强学取科第,名声尽孤揭。
自为方州来,清操称凛冽。
唯写坟籍多,必云清俸绝。

98 《金山寺空上人院》 唐·张乔

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
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99 《金山寺空上人院》 唐·张乔

已老金山顶,无心上石桥。
讲移三楚遍,梵译五天遥。
板阁禅秋月,铜瓶汲夜潮。
自惭昏醉客,来坐亦通宵。

100 《许员外新阳别业》 唐·方干

兰汀橘岛映亭台,不是经心即手栽。
满阁白云随雨去,一池寒月逐潮来。
小松出屋和巢长,新径通村避笋开。

* 关于通潮的诗词 描写通潮的诗词 带有通潮的诗词 包含通潮的古诗词(23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