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语的诗词[宋代](576首)

41 《和曾通判招饮后见贻》 宋·韩维

竹际松间构小堂,高眠客榻燕华觞。
每询浊酒频加酿,不问余金几在囊。
自愧效陶无好语,敢烦凌杜发新章。
庆门又喜亲才子,藉藉声华满士乡。

42 《通判国博中斋诗》 宋·强至

天下以中为大本,天地得中能自生。
古之圣贤一用中,政刑礼乐万事平。
於戏后世中道丧,政分宽猛刑重轻。
礼非俭陋则奢僭,乐不专一须锵铿。

43 《依韵和张文通寺丞寄鲜于子骏职方》 宋·强至

西州夫子善谈天,语入精微服四筵。
交分正论诗卷里,别愁忽到酒樽边。
马冲雪片归梁苑,莺唤年芳忆渭川。
盛事青云看接迹,衣冠乡里旧多贤。

44 《别俞君任通判三首》 宋·陈造

客舍不宜久,黄尘翳衣缨。
非君此解后,孰使老眼明。
握手杂谈笑,洗醆共浊清。
已烬铜炉烟,倏听丙夜更。

45 《任满交割郡事致语口号》 宋·陈造

星屏已喜一樽俱,嗣启芳筵合郡符。
袅袅细香生玉醴,颸颸凉吹度冰壶。
锦纹眩旋明回雪,云影依微觅贯珠。
乘醉言分当卜夜,火城璧月共通衢。

46 《题通明堂》 宋·陈造

世儒困墙面,窒外由蔽中。
一理有朝澈,八窗自玲珑。
公无末俗病,人识古贤风。
照物鉴绝尘,与世云行空。
似闻虚白室,略与公心同。
彼哉坏陂老,史语宁所蒙。
吾知泚笔意,千载端为公。

47 《宴新守致语口号》 宋·陈造

相门贤裔圣门儒,锦席葩罗庆合符。
天敛沉阴输瑞霭,月衔清影照冰壶。
鸾胶密应锵金奏,麟脯何妨荐玉腴。
闻道山城观盛事,一时歌舞溢通衢。

48 《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 宋·李廌

天下一大器,安危系平倾。
哲王慎民监,措术如和羹。
辛甘或偏长,非可制割烹。
五味既可口,君子尝曰平。

49 《次韵张永锡等制留题通泉聚古堂》 宋·李新

及时瓜李任浮沉,畏景游云苦太侵。
环县江流元渺渺,参天乔木自森森。
七言妙语腾光焰,八法新题冠古今。
闻道宵征最清处,风翻旌旆月流襟。

50 《次韵邦直通判少尹题普现堂见简之什》 宋·李弥逊

饱知世路厌陈人,分得僧窗寄此身。
戴月笋舆成独往,缘云藜杖与谁亲。
足间优钵藏千界,掌上庵摩等一尘。
赖得诗翁来着语,五松从此有知津。

51 《次韵天宁通老见贻》 宋·李弥逊

病馀真是独醒人,还我僧窗自在身。
竹杖芒鞋寻胜趣,斋盂禅板悟前因。
江山臭味如相觅,猿鹤家风愿卜邻。
更有高人来着语,交游不怕白头新。

52 《虞仲通判以溪声名轩约同赋》 宋·李弥逊

山根出泉泻鸣玉,上有苍崖擎佛屋。
无风水石自撞触,不尽潮音发寒谷。
宰官不是云间陆,旧识南泉生处熟。
当轩大榜与名目,平地重翻偃溪曲。

53 《和嘉州通判贾元升见赠》 宋·冯时行

山城鸟鹊喜,佳句来春风。
浣手三过读,散我磈磊胸。
当年过秦论,千载犹为雄。
今观妙好辞,蹀躞追前踪。

54 《游石龙偶成寺僧通首坐饱历丛林归老山故诗多》 宋·冯时行

飞泉撼琳球,群山高崔嵬。
中有古道场,紫烟笼观台。
石门不施关,荣辱自不来。
霜钟鸣万壑,日出山雾开。

55 《志师自通州访我於仪真因携之至长芦留语数日》 宋·仲并

通州瞿昙师,多於雁鹜行。
吾常爱志僧,谓之一凤凰。
不见十五载,访我大江傍。
留之固未遣,载以荆州航。

56 《为通州守赋绿漪亭二首》 宋·姜特立

亭占佳名淮海东,六丁拥上水仙宫。
檐牙帘额烟霏里,人语歌声荷气中。
酒盏吸残千斛月,钓竿掷下一丝风。
使君清德如水,潭影人心尽日空。

57 《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宋·楼钥

执别僧房日未斜,别离愁绪满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阑无奈客思家。
凭谁寄语三夫子,归路还须好句夸。

58 《癸卯春杂用古语继吴监簿水月即事》 宋·杨冠卿

霜日炫晴昼,意行春色随。
平林花淡淡,荒墅草离离。
竹径通幽处,山云薄暮时。
壶觞情未极,飞鞚返青丝。

59 《送陈子云通判》 宋·叶适

周子也复可怜人,忧民忧世语转新。
繁妒州何巨福,通判乃得陈子云。

60 《送陈子云通判》 宋·叶适

临餐吐食嗟无余,幽情惨郁时一舒。
感君善意过於令,周了辽语良非虚。

* 关于通语的诗词 描写通语的诗词 带有通语的诗词 包含通语的古诗词[宋代](5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