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里的诗词[唐代](238首)

141 《夏日陪冯许二侍郎与严秘书游昊天观览…同杨华州中丞》 唐·武元衡

三伏草木变,九城车马烦。
碧霄回骑射,丹洞入桃源。
台殿云浮栋,緌缨鹤在轩。
莫将真破妄,聊用静持喧。
石甃古苔冷,水筠凉簟翻。
黄公垆下叹,旌旆国东门。

142 《永宁园亭休沐怅然成咏》 唐·羊士谔

云景含初夏,休归曲陌深。
幽帘宜永日,珍树始清阴。
迟客唯长簟,忘言有匣琴。
画披灵物态,书见古人心。
芳草多留步,鲜飙自满襟。
劳形非立事,潇洒愧头簪。

143 《酬卢司门晚夏过永宁弊居林亭见寄》 唐·羊士谔

自叹淮阳卧,谁知去国心。
幽亭来北户,高韵得南金。
苔甃窥泉少,篮舆爱竹深。
风蝉一清暑,应喜脱朝簪。

144 《和元员外题升平新斋》 唐·杨巨源

自知休沐诸幽胜,遂肯高斋枕广衢。
旧地已开新玉圃,春山仍展绿云图。
心源邀得闲诗证,肺气宜将慢酒扶。
此外唯应任真宰,同尘敢是道门枢。

145 《送李舍人归兰陵》 唐·杨巨源

清词举世皆藏箧,美酒当山为满樽。
三亩嫩蔬临绮陌,四行高树拥朱门。
家贫境胜心无累,名重官闲口不论。
惟有道情常自足,启期天地易知恩。

146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新居(窦时判度支案)》 唐·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147 《仁和杂叙皇甫湜(湜新尉陆浑)》 唐·李贺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朱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瞑朝酒。

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写人孤独

148 《题李十一修行居壁》 唐·元稹

云阙朝回尘骑合,杏花春尽曲江闲。
怜君虽在城中住,不隔人家便是山。

149 《松声(修行张家宅南亭作)》 唐·白居易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150 《赠邻往还》 唐·白居易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
骨肉都卢无十口,粮储依约有三年。
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

151 《题安乐山(合江青溪上六七,隋刘珍登真之地,有祠)》 唐·先汪

碧峰横倚白云端,隋氏真人化迹残。
翠柏不凋龙骨瘦,石泉犹在镜光寒。

152 《七年初到洛阳寓居宣教时已春暮而四老俱在洛中分司》 唐·李绅

青莎满地无三径,白发缘头忝四人。
官职谬齐商岭客,姓名那重汉廷臣。
圣朝寡罪容衰齿,愚叟多惭未退身。
惟有门人怜钝拙,劝教沈醉洛阳春。

153 《过梅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于后·上家山》 唐·李绅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
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
上家山,临古道。
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

154 《过梅七首家…今列题于后·忆题惠山寺书堂》 唐·李绅

故山一别光阴改,秋露清风岁月多。
松下壮心年少去,池边衰影老人过。
白云生灭依岩岫,青桂荣枯托薜萝。
惟有此身长是客,又驱旌旆寄烟波。

155 《过梅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唐·李绅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156 《过梅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翡翠坞》 唐·李绅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
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
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
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
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

古文观止劝慰友人书信

157 《过梅七首家…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忆放鹤》 唐·李绅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
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
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
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158 《宴杨仆射新昌第》 唐·杨汝士

隔坐应须赐御屏,尽将仙翰入高冥。
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
再岁生徒陈贺宴,一时良史尽传馨。
当时疏广虽云盛,讵有兹筵醉绿醽。

159 《经靖安》 唐·殷尧藩

巷底萧萧绝市尘,供愁疏雨打黄昏。
悠然一曲泉明调,浅立闲愁轻闭门。

初夏

160 《关试后嘉会闻蝉感怀呈主司》 唐·顾非熊

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
今听当名遂,方欢上国游。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 关于里的诗词 描写里的诗词 带有里的诗词 包含里的古诗词[唐代](2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