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禅的诗词[唐代](138首)

21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唐·李商隐

贞吝嫌兹世,会心驰本原。
人非四禅缚,地绝一尘喧。
霜露欹高木,星河压故园。
斯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22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唐·李商隐

贞吝嫌兹世,会心驰本原。
人非四禅缚,地绝一尘喧。
霜露欹高木,星河压故园。
斯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23 《赠智朗禅师》 唐·贾岛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
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
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24 《赠胡禅归》 唐·贾岛

自是根机钝,非关夏腊深。
秋来江上寺,夜坐岭南心。
井凿山含月,风吹磬出林。
祖师携只履,去路杳难寻。

25 《寄无相禅师》 唐·罗隐

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
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
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
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26 《东林愿禅师院》 唐·崔涂

与世渐无缘,身心独了然。
讲销林下日,腊长定中年。
磬绝朝斋后,香焚古寺前。
非因送小朗,不到虎谿边。

27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唐·杜荀鹤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28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唐·杜荀鹤

衲外元无象,言寻那路寻。
问禅将底说,传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浅,难休一室深。
伏魔宁是兽,巢顶亦非禽。
观色风驱雾,听声雪洒林。
凡归是归处,不必指高岑。

29 《赠休禅和》 唐·杜荀鹤

为僧难得不为僧,僧戒僧仪未是能。
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
多生觉悟非关衲,一点分明不在灯。
只道诗人无佛性,长将二雅入三乘。

30 《寄翠微无可上人(一作无学禅师)》 唐·李洞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31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因以…惊禅》 唐·刘禹锡

五月长斋月,文心苦行心。
兰葱不入户,薝卜自成林。
——刘禹锡
护戒先辞酒,嫌喧亦彻琴。

32 《禅思》 唐·皎然

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动,势如千波翻。
伤哉子桑扈,虫臂徒虚言。

33 《禅思》 唐·皎然

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
奈何求其本,若拔大木根。
妄以一念动,势如千波翻。
伤哉子桑扈,虫臂徒虚言。

写鸟感慨悲痛惋惜

34 《经旷禅师院》 唐·贯休

吾师楞伽山中人,气岸古淡僧麒麟。
曹溪老兄一与语,金玉声利,泥弃唾委。
兀兀如顽云,骊珠兮固难价其价,

35 《禅师》 唐·贯休

击鼓求亡益是非,木中生火更何为。
吾师别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36 《送禅者游南岳》 唐·齐己

忽随南棹去衡阳,谁住江边树下房。
尘梦是非都觉了,野云心地更何妨。
渐临瀑布听猿思,却背岣嵝有雁行。
想到中峰上层寺,石窗秋霁见潇湘。

清明节怀念

37 《书法华寺上方禅壁》 唐·方干

砌下松巅有鹤栖,孤猿亦在鹤边啼。
卧闻雷雨归岩早,坐见星辰去地低。
一径穿缘应就郭,千花掩映似无溪。
是非生死多忧恼,此日蒙师为破迷。

38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唐·白居易

花尽头新白,登楼意若何?
岁时春日少,世界苦人多。
愁醉非因酒,悲吟不是歌。
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39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四十二韵》 唐·皎然

我祖传六经,精义思朝彻。
方舟颇周览,逸书亦备阅。
墨家伤刻薄,儒氏知优劣。
弱植庶可凋,苦心未尝辍。

40 《烂柯山四首·石室二禅师》 唐·刘迥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 关于非禅的诗词 描写非禅的诗词 带有非禅的诗词 包含非禅的古诗词[唐代](1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