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造句

“临摹”的解释

临摹[lín mó] 临摹 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叫做临摹。临,是照着原作写或画;摹,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广义的临摹,所仿制的不一定是字画,也可能是碑、帖等。 临摹为了学习技法,侧重临摹的过程。为保存、修复、展览、出售而取得复制品,侧重临摹的结果。
用“临摹”造句 第6组

51、打开看还不如不看,临摹本,封里都粗陋,草纸如砂纸,抄字像狗爬,一个简单动作不重复十遍不收场,滥竽充数。

52、少年原先习惯左手执笔,临摹的是汉末三国的大书法家钟繇的最知名法贴《宣示表》,少年很勤奋,小楷颇得《宣示表》的形似。

53、据了解,刘庸之以原比例临摹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耗时17年,于今年9月完成装裱。

54、早年,张教授还师从齐白石、徐悲鸿、王青芳、蒋兆和诸名师学习中国画,并临摹了大量古今名作,为他日后中国画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5、上午王百诗教授了几个古字,武清基本都认识,这还要感谢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学生们临摹唐代柳体和欧体。

56、于书家来说,在临摹中不断汰去习气或不断强化己意,两方面都非常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今人将创作与临摹分得如此清楚,得不偿失。

57、第二遍小楷临摹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58、我让你临摹的是颜体,你临摹的这是什么?柳体不像柳体、狂草不像狂草,结构松散、头重脚轻、转折生硬,整体又太过瘦硬,连你上次临摹的颜体都不如……

59、其实这些作品,绝不完全是古板的临摹,神态各异、风格迥别而又渗透著作者独特理解的作品创下中国书法史上临古最多的书家先例。

60、事实上,临摹潘天寿的作品,技术难度不太大,前几年也爆出过有一幅潘天寿的木刻水印复制品拍出了四五百万元的事。

用“临摹”造句 第7组

61、宜芸馆前的走廊墙上乾隆临摹赵孟頫的作品《襄阳歌》拓本是楷书。

62、李海涛自幼习画,曾大量临摹古人优秀绘画作品。

63、庞莱臣自幼就喜好书画,常捉笔临摹,逐渐也能形似古人,少年时就有购置古人书画的经历。

64、为步趋前贤,巍松数赴敦煌,重走大千之路,大量临摹,心摹手追,“师古”。

65、后来,有帮省博物馆临画,而在市美术馆工作时也有大量临摹真迹的机会。

66、陈贯旭中年归家,一心传拳育人,便向大哥陈长虹请求临摹拳谱,并代师续谱,确定自己真传地位。

67、为达到“成竹在胸”的感悟,20年间,他虚心好学,常写生,临摹古今名作,咏竹诗词,反复研究大家之作。

68、小子,赶紧的将狻猊一族的金色古篆临摹出来,好事得一起分享不是?

69、天赋极高的蓝图胜虽没有接受过画画专业培训,却于高中毕业后在县城开了自己的镜画店,其临摹的“黄山迎客松”相似程度达到照片的效果,受到顾客称赞。

70、然而,一个时辰之后,授课结束,让萧漠痛苦不堪的练习书法临摹字帖的情景再次重现,临帖的字体依然是“颜体”。

用“临摹”造句 第8组

71、刘庸之永乐宫壁画临摹作品展开幕。

72、神像雕刻的是一位长发而俊美的青年,身上披拂着件朴实的长袍,那双眼虽是雕刻临摹而成,却宛如宙宇般深邃,让人不敢心存一丝不敬。

73、然而这一副讴歌描写汉人北宋首都的作品,显然也难成元朝统治者心爱之物,此画随后便被装裱匠人以临摹本掉包,卖给了当时的“贵官某氏”。

74、12年前,黑疯狂爱上了姨妹谢库瑞,他在与姨父一起工作的时候经常临摹以胡斯莱夫与席琳之间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细密画(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

75、在展出近百余幅作品里,既有临摹名家的作品,又有自家院里的磨盘盖柿、房前屋后的绿柳雏菊、闲步村中的猫狗鸡鸭。

76、坐在彭道友对面的张如青,趁一张清代《小腆纪年》书页晾干的间隙,对着一本《晋唐小楷五种》,临摹起王羲之的《乐毅论》。

77、17年后,60岁的他从山西芮城回襄阳,背回的是1000多斤的高丽纸,临摹人物2000多个,展开后可以铺满一个足球场。

78、好奇的他竟随手用铅笔在废纸上临摹刺绣的花样,剪起来……

79、图为达芬奇原作(左)与临摹作品(右)的拼合图片。

80、比起这幅画的画师来,她的画太浮浅,可是偏偏她还不知天高地厚,竟要与此人斗画,如今见了这幅《潇湘图》,再与自己临摹的相比,高下立判。

用“临摹”造句 第9组

81、2014年9月28日,刘庸之临摹永乐宫壁画工程竣工。

82、擅书法,曾得于右任教益,解放后长期临摹汉简,融碑帖和汉简于一炉,独创一格。

83、翻到第2版,红墨水渗过去了,才恍然大悟老爸“临摹”的啊!今年78岁的潘老爷子是钱江晚报的忠实读者,十几年来,每天都有看钱江晚报的习惯。

84、地板是白色的枫木铺成,中间是厅堂,堂中悬挂着一幅临摹的《春山瑞松图》。

85、他被毛体遒劲潇洒飘逸的风格震撼,他便开始研究毛体,从临摹开始,用红蓝铅笔反复练习,前后花费七年时间。

86、真迹不传,今所传宋以来法贴刻本,皆据晋、唐人临摹本。

87、其早年专注传统笔墨,自从赴敦煌临摹石窟壁画后,画风转为丰丽细润;到了晚年,其画风再变,开创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的新貌,给国画注入新的活力。

* 在线查询临摹造句,用临摹造句,用临摹组词造句,包含临摹的句子。
临摹

关于临摹的诗句

关于临摹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