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造句

“春秋”的解释

春秋[chūn qiū] 春秋 (春秋经)《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 (汉语词语)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先秦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用“春秋”造句 第21组

201、过三五年,见山,见水,山水却是一程你抵达不了的清凉世界;过七八年,见草,见木,草木仍是一本你读不透的人间春秋。渐渐明白,你眷恋的人与景,掌心化雪,掌叶半夏,去留全不在你。白音格力 

202、适应性广,日光温室、春秋大棚以及露地均可种植。

203、根据说明,早期天齐大部分基于中国的东周时代并使用孔子著名的著作春秋作为它的名字。

204、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205、“德”观念走出天命神意的迷雾是西周时代的事情,然而将它深入到人的心灵的层面则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贡献。

206、春秋国君祖先神作为国家保护神,保护的对象本质上是列国君主及其宗族的家天下,而不是国中的民众。

207、关于春秋时代晋县的性质,学术界多认为是卿大夫的采邑。

208、据悉,目前南投草屯乡洪姓人口有2万多人,他们不仅认真修订族谱,虔诚追源溯流,而且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在宗祠举行隆重的公祭活动,瞻仰闽南的始祖。

209、"王介甫谓'《春秋》为断烂朝报',天古卓识!余尝谓'《周易》为古雅庙签',与介甫语无意成一巧对。

210、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也难怪各方刀兵相见,目前,除了捷星香港之外,包括春秋航空、日本乐桃航空、亚洲航空在内的航空公司都已入驻香港国际机场。

用“春秋”造句 第22组

211、对于孙叔敖与楚庄王霸业的关系,古人早有确评,《吕氏春秋》说,“(孙叔敖)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212、春秋两季对兔群进行两次驱虫,如虫克星口服或注射,不仅对兔体内寄生虫有杀灭作用,而且兼治兔体外寄生虫。

213、以上所言,虽皆为小疵,较之辑者所下功夫与辑本的文献价值,亦无伤大雅,但笔者本着“春秋责备贤者的精神”,目光所及,却是不得不指出的。

214、春秋时齐将田单曾用火牛阵以破敌阵。

215、但他却能准确地鉴别音阶、音质,干了整整60个春秋的传统手工艺———乐器制作与修理工作,制作出三弦、椰胡、提胡等乐器,让潮乐界专业人士赞叹不已。

216、《春秋》责备贤者,如今是冬夏,那就责备弱者吧。

217、自古,霸者,不长矣;春秋五霸,孰过百之?纵观吾国千秋,为天下一统,行皇道于天下,方有过百之盛世,且连绵不绝于千秋;可现千秋之道不在霸,而在一统……

218、一派是《吴越春秋》,不但掘墓鞭尸,还挖眼睛;另一派是《越绝书》,回到了鞭坟,没有掘墓鞭尸挖眼睛。

219、春秋决狱的核心在于“论心定罪”,根据犯罪人的主观动机、意图、意愿来确定行为人是否有罪以及罪行轻重。

220、精选元明清百余部珍本,分史志春秋、禅风梵韵、钟灵毓秀、鸿函钜椟、浆声棹歌、城事散记等6大版块,从文献角度展示历代西湖的经典画卷和丰富内涵。

用“春秋”造句 第23组

221、而“大人”们的倒下,又与王安石将孔夫子的《春秋》蔑视为“断烂朝报”,也就是陈旧、残缺的故纸堆密切相关。

22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滇文化就在这里繁荣,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下赞叹的一笔,“肥饶数千里”。

223、春秋时,没伍子胥掘墓鞭尸的说法;战国时,有了鞭坟的故事;到西汉司马迁时,变成了掘坟鞭尸。

224、春秋末年,在助越王勾践复仇称霸之后,范蠡选择了离国而去,在致文种书中就有“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之说。

225、墓祭分春秋两祭,有春祈秋报之义。

226、早在春秋时期,先贤们就知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27、春秋循行阡陌劝课农桑,有古良吏风”,深受百姓爱戴。

228、胡先生对于春秋以前的书,只相信一部《诗经》,他自己找一个枯窘题套上自己。

229、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自由裁量权。

230、每当春秋此日,府县官吏、举人秀才、府学教谕,齐集大成殿祭孔,仪式隆重,庄严肃穆。

用“春秋”造句 第24组

231、齐桓公不计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卿”,尊称“仲父”,并支持他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日强,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

232、春秋时齐国名相晏婴,其睿智善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廉政行为,亦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33、春秋时宋国的大臣子罕做官也以“不贪为宝”,拒绝了别人为他献上的美玉,留下了清白为官的美名。

234、儒家的经典《春秋》,内容上“微言大义”,语言上“一字褒贬”。

235、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作出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论述。

236、《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均有载。

237、春秋战国时,称“百工”(《庄子·徐无鬼》),或“百技”(《荀子》),到宋代称三十六行、七十二行或一百二十行。

238、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推金相让,宽厚为怀,“管鲍分金”遂成为千古美谈。

239、我对樊先生和张教授虽然谈不上是用“春秋责备贤者”的口吻发言,但对他们的一些经济学基本观点还是赞成的。

240、春秋时,管仲在回答齐桓公“何以为国”的询问时,提出了“官山海”、“正盐策”的主张,就是在把盐业资源收归国有的同时,建立盐的税征、专卖制度。

用“春秋”造句 第25组

241、我们知道孔孟的思想,都是“春秋责备贤者”的作风,孔子所要求的对象,主要的是知识分子。

242、古之“卧薪尝胆”之传说,说的是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句践反(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43、他为9年来的工作不足请求谅解与宽恕,道出“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感言。

244、***表示,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没有谋过私利,“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245、书画留白的目的是求其意境深远,史书疏略则是因为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两者自不可相提并论。

246、春秋有董狐之笔,恶不掩,善必彰,当年赵盾弑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杀数名史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247、这一习惯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为了驱瘟辟邪,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248、春秋时吴封季札于延陵为其食邑,三国时东吴设毗陵农校尉屯田开发,东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南迁,使用牛耕步犁。

249、苌乃周的武功,也因这些创造性的武学发现,达到极高的境界,“天下驰名,枪、锏、锤、棒、春秋刀俱精妙入神”。

250、礼服用的是薄型礼服呢,春秋常服用的是薄型毛哗叽,夏常服用的是涤棉交织的色织布和军港呢。

* 在线查询春秋造句,用春秋造句,用春秋组词造句,包含春秋的句子。
春秋

关于春秋的诗句

关于春秋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