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造句

“月半”的解释

月半[yuè bàn] 月半 (粤北风俗)月半 yuèbàn [the 15th day of a month] 每月的第十五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月半”,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 但是有的地方民俗是不一样的 比如鄂西地区的月半是农历七月十二。 时间:七月初一至十二,这边叫“过月半”,过节的意思 活动特色:湖北恩施、宜都、长阳、五峰、秭归等土家族地区的人很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过月半的主要活动是祭祖,以纸钱封包,写已故亲长名字,焚于户外,并杨声呼名哀悼,以示敬送银钱。民国时期, 地方士绅还于月半节作盂兰盆会,流放莲灯于清江,并以香、 烛遍插小径,谓之路烛,化钱于野外,施给孤魂游鬼。建国后此类迷信活动逐渐消失,但农村群众依然重视过月半,届时接回出嫁姑娘团聚一日,已相沿成习。 湖北孝感地区,月半也是元宵节的一种说法,“月半”即正月的一半。
用“月半”造句 第6组

51、田秀花惊乍之余,才知道是自己不该在七月半的夜晚主动勾引刘德奎,害了情深义重的德奎哥。

52、对于长江水,崇明人张口就来的有很多,如“初八二十三正小汛”、“初一月半子午潮”、“十一十二潮来吃饭来不及”等。

53、应氏于是选了几件短折鬼泛泛穿的破旧衣服,又暗暗地拿了二两银子,打成一个蓝布负担,等到七月半,鬼门开,阴间鬼魂都去阳间寻找替身的大好时机,把短折鬼送出鬼门关。

54、七月半的时候他要躲在家庙的地窖底下,借助先祖的遗泽躲避鬼差的锁魂。

5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到太白碑林、李白纪念馆,一曲《峨眉山月歌》引起张学忠感慨:“李白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是中国文化的。

56、浦市中元祈福节是当地群众纪念祖先的节日,也是泸溪县代表性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始于宋末,又称祭孤、七月半、寄生节、盂兰盆会等。

57、知不知道?从东海之滨到印月半岛,绵延万里正有百万大军在集结待命,宰相这一次下定了决心,要彻底解决呼兰帝国!

58、偶然记起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诗中写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9、据介绍,该活动始于宋末梁武帝祭祖避兵扰,后演化为随俗过节,又称祭孤、七月半、寄生节、盂兰盆会等,已有2000多年历史。

6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用“月半”造句 第7组

61、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半前后,鬼门打开之时,会随之而来一系列恐怖诡异的经历,死去的孤魂野鬼都会游走人间,去他们生前熟悉的地方,唤起尘封已久的孤魂孽怨。

62、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兰盆会与“七月半”的尝新祭祖习俗合并,并开始确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国节日系统中地位。

63、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64、诗仙李白刻画“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景致,南朝哲学家范缜留下“半天开佛阁,平地见人家”的闲适。

65、中元节古时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民间俗称“鬼节”、“亡人节”,时间在农历七月半

66、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67、七月半的鬼魂啊…蝶与自问仰不愧天,俯不愧地,而且生平不曾害过任何一个人,鬼魂啊鬼魂,您要找千万别找我,去找别人吧…阿弥陀佛….

* 在线查询月半造句,用月半造句,用月半组词造句,包含月半的句子。
月半

关于月半的诗句

关于月半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