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造句

“李白”的解释

李白[lǐ bái]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用“李白”造句 第16组

15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曲中有李白的诗句,台上的粤剧伶人凤冠霞帔,台下的观众伴着一盅两件品得津津有味。

152、 屈原死了,杜甫死了,民间疾苦不闻了;李白死了,东坡死了,文人傲骨不见了;更不幸是鲁迅,匕首投枪阉割了。

153、 李白诗歌风格豪放、激情飞扬、华彩风流,“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胸有万壑、高情远致。

154、 和李白诗词一样,威尔士古老民谣也喜欢寓情于物,这让Gareth。

155、 据说李白同学“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156、 该书认为,《李白与杜甫》“扬李抑杜”,固然与郭沫若富于浪漫气质有关;但同时也应看到,恰好***也“扬李抑杜”。

157、 秘书监贺知章在长安初遇李白,诵其《蜀道难》,竟呼为“谪仙人”,解下身上的佩饰金龟换酒为乐。

158、 他说,历史上黄鹤楼为何屡毁还能屡建,就是因为黄鹤楼的特殊文化内涵,既有“驾鹤成仙”的传说,又有崔颢、李白等历代诗人留下的诗篇,雅俗共赏。

159、 历代文坛巨匠李白、杜牧、白居易、文天祥、梅尧臣、汤显祖以及佛门高僧黄蘖、鉴真等曾经先后登临,并留有大量诗文。

160、 各家酒楼的幕后掌柜闻讯,无不扼腕长叹,羡慕王家那小兔崽子傻人有傻福,居然能够在半年之内两度请到了李白、高适、公孙大娘、小张探花等风云人物赏光。

用“李白”造句 第17组

16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来到太白碑林、李白纪念馆,一曲《峨眉山月歌》引起张学忠感慨:“李白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是中国文化的。

162、 李白说我们现在用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者”,他们那时“任人之道如小儿市瓜,不择香味,惟拣肥大者”,太看重外表了。

163、 在这群“孩童”的一旁,记者还发现了李白的塑像,他环佩迎风、流连顾盼、委婉歌吟,似乎还陶醉在《长干行》中。

164、 ,情恳意切,表达了李白对这位诗友深切的追怀与哀悼之情。

165、 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

166、 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拥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乐》词三篇。

167、 山南景区有唐代诗人李白写下“望庐山瀑布”千古名句的秀峰,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和桃源胜境等。

168、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家喻户晓;李白铁杵磨成针、司马光警枕励志、范仲淹断齑画粥、宋濂冒雪访师的事迹千古传诵。

169、 后来由于时局动荡,李家渐渐衰落,到清末民初李白妮一代分家时,还欠下巨额债务。

170、 马耳东风是比喻把别人的话当做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出自李白诗句“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用“李白”造句 第18组

171、 还有一种,就是像司马迁的尊重史实不急不慢的,一丝不苟的,我觉得肖泽颖兼容了李白和司马迁的这种风格吧。

172、 尽管李白声称不肯低眉折腰事*贵,可是唐以及唐以后的历代*贵、非*贵都崇敬他。

173、 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李白的人生理想高中生人尽皆知,鲁仲连的典故在注解中已经说明,这道题可谓“零难度”。

174、 今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

175、 李白和许氏鸾凤和鸣、齐眉举案,在安州度过了甜蜜而又幸福的时光。

* 在线查询李白造句,用李白造句,用李白组词造句,包含李白的句子。
李白

关于李白的诗句

关于李白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