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造句

“湿热”的解释

湿热[shī rè] 湿热 科普中国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流注关节则谓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证。
用“湿热”造句 第11组

101、 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疸;外科痈疽疔毒,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02、 夜间,那些戴眼镜的办公室一族走出冷森森的写字楼后常会发现,突然置身于湿热的室外环境使他们的眼镜片上结起了一层白雾。

103、 没有一丝昏暗的感觉,傍晚的风也不像中午那般湿热,而是很舒服地吹在脸上,而路边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携伴轧马路了。

104、 养生“屋翳”穴:清利湿热,治皮肤痒痛。

105、 缓慢前列腺炎就其实际病症及病发机制来看,归属中医学的“淋证”、“尿浊”、“白浊”等病证,其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下焦。

106、 本品有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虎杖、地耳草等同用。

107、 《本草求真》云:“木瓜,酸涩而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

108、 侧柏叶外敷可缓解疼痛侧柏叶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泻肝胆湿热,收敛凉血解毒的功效。

109、 苋菜性味甘凉,长于清利湿热,清肝解毒,凉血散瘀,对于湿热所致的赤白痢疾及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目痛、咽喉红肿不利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10、 无论下元虚衰,白带清稀,或湿热下注、带下黄浊者,随症配伍,均可使用。

用“湿热”造句 第12组

111、 而酒又是湿热伤脾之物,加上外出应酬难免要进食油腻、上火的下酒菜,进一步加重湿热困脾,令鼻准潮红难褪。

112、 此外,脾脏升清降浊功能减弱,会出现乏力、消瘦、大便不调、烦躁等症,都直接或间接与湿热内侵、脾胃功能呆滞、消化吸收不良有关。

113、 鱼腥草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漓涩痛时,常与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同用;亦可单用鱼腥草,不仅治疗热淋,尚可治疗白浊及白带。

114、 房劳过度、湿热下注、精道瘀阻等原因均可导致**痛。

115、 听说语言不通,气候湿热,“三个蚊子能炒一盘菜”,很多北方人犯怵了。

116、 当膝盖发生急性损伤的时候,伤者应马上仰躺休息,在膝盖湿热敷,按压合谷、手三里穴缓解并应适当休息,暂停膝盖超范围的急剧转动活动或专项技术练习。

117、 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还能利水、消肿。

118、 中医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

119、 中医称之狐惑病,病因上认为与湿热毒邪有关,实证以清热除湿为主,虚证则根据脏腑,阴阳,气血虚损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

120、 老昌辉说,湿热型的人体型肥瘦均见,性格多急躁易怒,睡眠质量差,或者容易生座疮粉刺,脸色偏黄。

用“湿热”造句 第13组

121、 土伏苓炖水鱼,有滋阴补虚、清热利湿之功,为阴虚湿热未清型痛风的辅助调理汤饮,且宜隔日一次。

122、 就这样,毒尊带着天不收两人一路向西,竟在不知不觉间便走了三天之久,而随着时间的越来越久,空气之中竟是越来越显湿热,地势也是越发的崎岖不平。

123、 药中的夏枯草、十大功劳叶可清湿热;防己、薏苡仁、丝瓜络等可利关节中之湿气;丹参等为通经活络药物。

124、 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肺经风热、湿热蕴结或冲任失调所致。

125、 七月过了小暑便入伏,天气湿热,食寝无味。

126、 此外,詹强提醒,膏方是滋补品,对肠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状况很差的人来说,甚至湿热重,舌苔厚腻,消化不良,经常腹胀的人,再服用滋补品,会加重不适感。

127、 当发生急性损伤的时候应马上仰躺休息,在腰部湿热敷,按压合谷、手三里穴缓解并应适当休息,暂停腰部超范围的急剧转动活动或专项技术练习。

128、 或因精神紧张、思虑过度,损伤脾气,水湿停滞,郁久化热,湿热互博,蕴于皮肤而发病;或因久病伤血,血虚化燥生风,使皮肤失养而成。

129、 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连钱草等配合应用;用治水肿可以茯苓、泽泻等药同用。

130、 再向里走,空气变得湿热,地上已无积雪,一簇簇的绿草从黑褐色的土壤中钻出来。

用“湿热”造句 第14组

131、 寒湿痹阻者,加腰阳关;湿热阻滞者加大椎;瘀血阻滞偏于脊柱正中疼痛加水沟;偏于腰外侧疼痛者加后溪;肾气亏虚者加志室、命门。

132、 而且听着听着,我的心都会湿热起来,有一种恋念,有一种伤感,有一种憧憬,有一种迷惘。

133、 辨证为肾阳不足,膀胱湿热,久病必瘀。

134、 用于肾虚湿热之淋证,症见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尿道综合征、前列腺炎等。

135、 事实上,传统凉茶反而存在许多限制,只宜针对特定区域(南方湿热地带)特定体质的人群(热性),而且口感偏甜腻。

136、 黄梅时节,天气湿热憋闷,更兼蔺草是长水田里的,可以想像割蔺草的艰辛。

137、 将此病症分为谷疸、酒疸、黑疸、女劳疸、黄汗五种,认为是由湿热造成的。

138、 针刺主要取相应夹脊穴、期门、太冲等,中药主要选用清利肝胆湿热、宣肺透邪的药物。

139、 在船舱外,船员们即使穿着T恤等短袖夏装,还是非常闷热,不时有湿热的海风吹过,也让人产生汗渍渍的感觉。

140、 因为吃红枣而产生的湿热会滞积中焦,胃肠运化功能障碍,导致腹胀。

用“湿热”造句 第15组

141、 125三仁汤: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 在线查询湿热造句,用湿热造句,用湿热组词造句,包含湿热的句子。
湿热

关于湿热的诗句

关于湿热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