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造句

“登高”的解释

登高[dēng gāo] 登高 (杜甫所作诗歌)《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登高 (汉语词语)登高,意思是升至高处。出自《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明刘基《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郁达夫《采石矶》:“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用“登高”造句 第16组

151、登高者必自卑,行远者必自迩,在这个世界上,重要的不是你正站在哪里,而是你正朝什么方向移动!辰东 

152、要想在这家公司步步登高,就需要耍点手腕。

153、红颜为谁笑,芳华何时抛?红尘中,心不老。君不在,人如草。独自莫登高,白发楼峭,待到佳人老,谁为红颜画黛眉?九当家 

154、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攀登高峰的人…茅以升。

155、登高作业需用的脚手板必须严格检查,不准用有裂痕,节疤多或大的不合格的木板,脚手架要牢固。

156、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登高一呼的时世英雄,这还要看时世。

157、可不是,他居住在苍穹的篷帐下面,不是穿过山谷,使是踱过平原,或是攀登高山。

158、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冯梦龙 

159、豪都大酒店位于龙岩市新罗区登高东路,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160、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世上是无人知晓的。但只要朝着正确的道路坚持走下去,不管途中遇到怎样艰难痛苦的事,攀登高山也好,爬下陡坡也罢,都能一步步地靠近幸福。宫泽贤治 

用“登高”造句 第17组

161、山中狭窄的台阶引导我们步步登高。直到山顶。

162、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曹操 

163、看全世界正在注视你的行动,誓必和睦团结,攀登高峰。

164、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容若 

165、在中秋之夜与好友一起登高望远,对酒当歌,此中意境又有几人会明白。

166、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居高临下而不失所秉之“道”;遭遇危机而勿忘玄妙之“道”。能保持这“道”,他的“德”就不会亏损)居高临下的出处。刘安 

167、他们配备了攀登高峰用的最新式装具.

168、登高可以解忧,观天可以忘情。彭柳蓉 

169、采用二相电源作动力,另备有手压起升,使用方便快捷,是理想的登高作业设备。

170、如何束缚风跋涉山林苑囿,如何阻止执念生根梦尽头,当你为谁梦醒独登高楼,在我凭栏处亦有夜风吹满襟袖。河图 

用“登高”造句 第18组

171、营员们攀登高大的山岩,探索洞穴,或者在加勒比海上航行.

172、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逝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李白 

173、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

174、在论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朴槿惠引用《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说国家之间的相处需要君子之道。

175、在4年的探索中,凉山有“勇”有“谋”——“勇”在先试先行,务实作为,努力探索;“谋”在借智借脑,外引内联,借梯登高

176、其内部东西环下安装设置了4部登高索梯,将上升达到150米的高度,增加登高观光作用;此外,蹦极娱乐项目也在论证。

177、他乡故知喜相逢,不论是一盏清茶,还是半壶浊酒,都能唠到天亮;遥知兄弟亦登高,哪怕是衔几粒青梅,采一束桃花,也要彼此牵挂。

178、登高远眺,塔里木河在这里蜿蜒曲折,形成众多的汊流,汊流间布胡杨林海。

179、在谈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朴槿惠说,国家之间相处需要君子之道,就像《中庸》中所说的“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180、只要双方拿出决心和信心,保持耐心和智慧,既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又小处着手、积微成著,就一定能够完成这项事业。

用“登高”造句 第19组

181、在谈到东北亚国家间的关系时,朴槿惠引用《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一句,认为国家间也需要一种增进互信,共度患难。

182、中国有句古话,叫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183、在论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朴槿惠引用《中庸》“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说明国家之间的相处需要君子之道。

184、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中日关系需要登高望远。

185、参观中,余光中先生说自己有“登高必赋”的感觉,并当场吟诵起即兴改编的《登幽州台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须髯而常笑。

186、他提出要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方需要“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小处着手、积微成著”。

187、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重在开创未来。

188、大厅内矗立起一座六米高的巨大木柱,称之为“目标塔”,木柱两侧悬挂摘录自《中庸》的“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条幅。

189、去爬爬山,还有一大好处,就是登高之时,还可以互相拉拉小手,不唐突,却也可以造成心如鹿撞的效果。

190、如游蓬莱高阁,如登高出云际的奇岳,如临浩瀚无边的大洋,学海无边,竟是如此。

用“登高”造句 第20组

191、此外,曹操的文学造诣也很深,“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192、东有天雷山巍然傲立,中有普耸山鹤立鸡群,天高云淡时登高望远,可南眺贵州天拄县城;北瞩横阻新晃镇的滚马坡。

193、***表示,建设好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要镜鉴历史,登高望远,互尊互信,互利共赢。

194、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195、她拨开迷雾,进入用笔殿堂后,又越出而登高,苦苦研索结字和体势的妙谛,业书六十年,风格不断变化,不断更新,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

196、双方既要大处着眼、登高望远,又要小处着手、积微成著。

197、只有掌握了科学理论,人们才能登高望远,洞幽察微,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明规律。

198、今人也喜欢登高,登珠穆朗玛,登电视高塔。

199、说到底,反骄破满,就是要破除狭隘的盆地意识,具备登高望远的国际化视野。

200、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和云片米糕等,寓意“年年高”、“步步登高”。

* 在线查询登高造句,用登高造句,用登高组词造句,包含登高的句子。
登高

关于登高的诗句

关于登高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