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造句

“荸荠”的解释

荸荠[bí qi] 荸荠 (荸荠属植物)荸荠(学名: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又名马蹄、水栗、乌芋、菩荠等,属单子叶莎草科,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有细长的匍匐根状茎,在匍匐根状茎的顶端生块茎,俗叶荸荠。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秆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小穗顶生,圆柱状,在小穗基部有两片鳞片中空无花,抱小穗基部一周;其余鳞片全有花;较小坚果长一倍半,有倒刺;柱头3。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顶端不缢缩;花柱基从宽的基部急骤变狭变扁而呈三角形。花果期5-10月。 本产于中国,广布于全世界,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球茎富淀粉,供生食、熟食或提取淀粉,味甘美;也供药用,开胃解毒,消宿食,健肠胃。 (概述图片来源:)
用“荸荠”造句 第6组

51、小叔叔当时已经年过九旬,很多事记不太清楚了,只知道张蕴仁同父异母的这个亲姐姐,大家都喊她小名,就是“小荸荠”。

52、真是清新得很,用荷兰豆、胡萝卜、山药配着藕片炒上来,偶尔还会有黑木耳、鲜荸荠、银杏果。

53、就用到了芦根、荸荠,这个方子主要成分主要是梨汁、荸荠汁、藕汁、鲜生地和麦冬。

54、桃三娘正在炸肉圆子,就是剁碎成酱的半肥瘦肉加香蕈、荸荠一起调好味道,然后捏出的圆子再油炸作金黄色,见我走来的模样,便笑问:“怎么?”。

55、至明代,荔枝湾一带仍是一片水乡泽国,为防水患人们修筑基围,在堤上遍植荔枝,水里种上菱角、荸荠、茭笋、茨菰、莲藕、蕹菜、芹菜。

56、现中国推广的四大良种东魁、荸荠种、丁岙梅和晚稻杨梅都出自浙江,杨梅成为浙江的第二大水果产业,单价列各类水果之首。

57、浙江的荸荠种、丁岙梅、大炭梅,江苏的乌梅及广东山乌、乌核酥等属此类。

58、生吃或半生吃茭白、菱角、荷藕和荸荠等,可感染姜片虫。

59、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扁豆粥等,或食用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60、据合肥日报报道,荸荠,俗称“地栗”,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在庐江县白湖镇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用“荸荠”造句 第7组

61、现我国推广的杨梅四大良种东魁、荸荠种、丁岙梅和晚稻杨梅都出自浙江,杨梅成为浙江的第二大水果产业,单价列各类水果之首。

62、我第一次知道鬼子姜是在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上,讲到哪些植物的根茎可以食用,课本上举出的例子是“荸荠”。

63、而在静安寺,寺庙僧职人员多天以前就为腊八粥做起了准备,腊八粥配料有红枣、糯米、粳米、黄豆、花生、芋艿、莲子、黑木耳、荸荠、塔菜、胡萝卜等。

64、这时就极有可能感染寄生在菱角、荸荠上的姜片虫。

65、赵瓯北在吃喝风盛行的城里找不到座位,就感慨“君不见,古来饥荒载篇牍,水撷凫茨野采蔌”,凫茨就是荸荠以前的名字。

* 在线查询荸荠造句,用荸荠造句,用荸荠组词造句,包含荸荠的句子。
荸荠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