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造句

“隶书”的解释

隶书[lì shū] 隶书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用“隶书”造句 第6组

51、 小雪练习的是隶书,她年纪虽小,但是拿起毛笔,一笔一画,蚕头燕尾,也像模像样。

52、 隶书平时基本不用;行书圣教序你要能转化成硬笔,难上加难。

53、 隶书,以锋摄墨,以毫平铺于纸上,骏发满足,画如铁石,字若飞动,呈现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54、 “我一辈子就爱见个隶书!”淡。

55、 古代书画中董其昌绫本《马鞍山色》、恽寿平《三友图》、龚贤的晚年力作《仙山楼阁图》、赵之谦的《隶书刘熊碑》等作品,多次被主题画册收录出版。

56、 他的《隶书》轴,用笔端敛平正,横重竖轻,点划谨严而不呆板,方正尔雅,时露逸宕之气,深得东汉《张迁碑》之神韵。

57、 温仲和的隶书取法汉隶,尤着力《史晨碑》、《张迁碑》。

58、 此次展示李啸信笺小字数十帧,书体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均为今年所作。

59、 红木大案之侧立有一柄刚挥翰完成的画扇,一面是水墨画的梅竹摇曳小鸟轻鸣,一面是朱砂书写的隶书:“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带弦万古琴”。

60、 接着是取名字,这个欧阳心中有数,别人说七说八时候,他在地上用那堆垃圾拼出个太阳图形,什么?你说拼字?那么复杂的隶书怎么是本小鬼拼的出来的。

用“隶书”造句 第7组

61、 实际情况很可能像别的书体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靠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只是整理工作。

62、 隶书的演变,是由古隶到今隶。

63、 其隶书慕张迁、礼器、乙瑛、史晨,而沉雄朴茂,得景君精粹。

64、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65、 卫夫人家学渊博,她所写的隶书与正书,更冠绝一时。

66、 他少时习字,青年时期方入碑贴,楷行初学赵孟頫,后对魏碑心摹手追,犹对隶书情有独钟。

67、 墓前的墓碑上,镌刻着隶书的“清焦循之墓”五个大字;墓碑背面的碑文,记载了焦循的生平及学术成就。

68、 太守府的门前,沮授在两块红布上用隶书工工整整地写上“爆竹辞旧岁,桃符迎新年”。

69、 秦世既废古文,始用八体,有大篆、小篆、刻符、摹印、虫书、署书、殳书、隶书

70、 秦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这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用“隶书”造句 第8组

71、 至于草书,则是删除了章草中带有隶书笔意的波磔,加强了用笔的使转,使得转折处笔势连绵,流畅而富有韵致,开创了今草的新局面。

72、 款识多以魏字隶书为之,清隽可人,楚楚有致,时有以魏字入印,别有一番意象。

73、 从上古的石鼓文,到夏商的金文甲骨文,从春秋战国秦国用的大篆和六国古文,到秦朝统一天下文字用的小篆和民间所用的隶书

74、 自然,隶书的笔法是和隶书的结体分不开的,线条的长短、粗细、斜曲,笔画的穿插、呼应、疏密,都是和字的自然结体不可分的。

75、 那上面四个茶碗大的字,隶书写得一笔不苟,这是康熙皇帝当年赐给雍正的座右铭。

76、 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由过去人们公认的东汉晚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从中看出古隶向汉隶转化的剧变和成熟过程。

* 在线查询隶书造句,用隶书造句,用隶书组词造句,包含隶书的句子。
隶书

关于隶书的诗句

关于隶书的成语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