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造句

“高跷”的解释

高跷[gāo qiāo]
用“高跷”造句 第6组

51、百花绽艳迎春早,喜乐年华祝福道。天上星星看着笑,人间真爱春光耀。舞狮秧歌踩高跷,旱船麻婆喜乐闹。祝你阖家幸福跳,愿你新春财神抱。春节快乐!

52、元宵节,煮一碗汤圆,吃出个团圆;闹一闹花灯,映出了笑颜;猜几句灯谜,添一份惊喜;踩一踩高跷,踩灭了烦恼;发一发短信,送一份真心!

53、农村元宵有风格,全村乡亲聚庙会。鞭炮齐鸣锣鼓响,高跷秧歌社火瞧。吉祥礼物抢手购,人人手提汤圆游。露天支锅煮汤圆,争先恐后汤圆品。愿你元宵赏民风,十五佳节过足瘾!

54、每个单元的建筑材料是木板条,外面的包裹层是英国栗木,高跷支架是花旗松木。

55、站到了浴室喷头下,才发现下水道不畅通,一会儿积水就没过了脚面,好别扭,我只好脚踩浴缸的边缘,像踩高跷一般,冲了个高难动作的澡。

56、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

57、它也允许去拐杖行走,或与木腿和儿童可能有编钟就其衫裙,但它被禁止走高跷,或进行任何异教徒的护身符。

58、北方的高跷秧歌中,表演者扮演的人物通常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59、在元宵节的白天里,会有很多表演节目,例如,舞龙灯、舞狮、采莲船、扭秧歌、踩高跷和打鼓。

60、在元宵节这一天,白天有像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用“高跷”造句 第7组

61、高跷在阳泉地区普遍流行,多于赶会时集队表演.

62、其表演项目有:高跷、踏车、旱船、中幡、腰鼓、跑驴等等。

63、脱裤子,踩弹簧高跷的辱骂者,华丽的高速放屁演示,同步直播**…

64、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65、元宵节的白天会有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踩高跷

66、表演时面部化妆,身着舞台服饰,前后扎竹制马架,脚踩半截高跷,深受人们欢迎。

67、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68、社区变成了玩杂耍的、踩高跷的和扮装皇后的天地。

69、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70、海鲜爱好者应该漫游到索罟湾的渔镇,那里有着很多台阶形的餐馆,好像是在海湾上踩高跷

用“高跷”造句 第8组

71、其它的蚂蚁则在其脚部粘上猪鬃,做成高跷.

72、明星实际身高或许无从查证,但矮个明星即便踩了高跷,也无法撼动生理的事实。

73、耍叉、五虎、高跷、中幡、舞狮、双石、掷子、杠子、花坛、大镲、扛箱、天平、挎鼓等悉数亮相,显示了老北京武会的传承,再现北京人的传统文化记忆。

74、初为地花鼓,后来才出现地台、高彩、高跷等难度较大的故事。

75、从此,“同乐社”的玩友们在两位社头的开导下,达成共识,大家毅然解掉了绑在腿上的高跷

76、据了解,为保证安全,高跷队员们踩着高跷折跟头、劈叉、从两层高台下跳等绝活将不会表演。

77、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

78、清代时期,元宵节在原有的活动——夜间燃彩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

79、还有一位七旬老人以戏曲人物扮像不顾危险踩着高跷在前面开路,让人既佩服又担心。

80、少林会、小车会、舞龙、耍叉、高跷、腰鼓、秧歌等多种表演形式,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的表演一次次将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

用“高跷”造句 第9组

81、由意大利贝加莫口袋剧场编排的《高跷上的华尔兹》基于欧洲不可或缺的社交文化“华尔兹舞”,将在诗田广场上演露天的高跷华尔兹狂欢。

82、高巍说,甚至此时民间所谓的花会表演也是一种酬神表演,像舞狮、高跷之类,都是希望求得祖先、神灵的庇佑,顺利度过不好的季节。

83、还有角抵、状元游街、赛酒会、跑旱船、踩高跷、耍流星、舞蛮刀等民间文化活动场景,情节活灵活现,尽显市井休闲文化精髓。

84、我怅怅地离开了,每走一步就像踩高跷一样,无论如何都平衡不下来。

85、这时社火中滚灯队、秧歌队、高跷队一起上阵,一时间,满街灯光如昼,火树银花,龙跃狮舞,游人如织,熙熙攘攘。

86、常年生活在上海的朴东浩今年回到家乡过年,得知有秧歌表演,一家人早早来到现场,看秧歌、高跷,赏舞龙、耍狮、跑旱船。

87、古戏台上,杨柳高跷、十番锣鼓、采茶灯舞、龙都娃娃鼓、石锁等传统民间舞蹈游艺轮番上演,庙会、社火等节事民俗活动,重回乡间。

88、窗外,不知是有踩高跷的路过还是正进行中国古典式婚礼,鼓乐喧天热闹非凡。

89、目前,城阳区还挖掘并培育了锣鼓队、高跷队、旱船队、柳腔剧团、民乐团等各类社区文化队伍150多支。

90、花棍舞、剑舞、跳绳、皮筋、腰鼓、秧歌舞、抖空竹、甩陀螺、滚铁环、竹竿舞、踩高跷,精彩纷呈。

用“高跷”造句 第10组

91、过大年时扭大秧歌、办高跷会是必不可少的。

92、这段时间都要去爸爸总公司上班,我天天都要踩高跷,累垮了。

93、顺义区北小营镇在端午节当天,进行了大胡营高跷、地秧歌、吵子、十不闲等非遗展演展示。

94、为凸显莆仙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在当天的庙会表演中,安排了莆仙戏演出,舞龙舞狮、车鼓队、踩高跷等莆仙民俗节目。

95、各村传统娱乐节目,如狮子舞、大头娃、小车、高跷、旱船、抬阁、抬桩、扛桩、竹马、八音会、武故事等,除在本村和邻村活动外,还都要到乡、镇会演比赛。

96、“活报”是威海地区特有的一种群众文化活动,包括耍秧歌、花棍舞、跑旱船、耍毛驴、踩高跷等10多个表演项目。

* 在线查询高跷造句,用高跷造句,用高跷组词造句,包含高跷的句子。
高跷

其它词语造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