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全

汉字拼音解释
bàn 1.二分之一;一半(没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前,有整数时用在量词后):半尺。一斤半。半价。过半。一年半载。2.在…中间:半夜。半路上。半山腰。半途而废。3.表示很少:一星半点儿。一鳞半爪。4.不完全:半新的楼房。房门半开着。5.姓。
xiàn|xuán [xiàn]中国省级以下的一种行政区划。[xuán]古同“”。
qīng 1.重量小;负载力小。与“重”相对:轻如鸿毛。轻装。2.数量少;程度浅:年轻。轻伤不下火线。3.不用猛力:轻拿轻放。4.不重要:责任轻。5.不重视;不认真:轻视。轻率。6.不严肃:轻薄。7.轻松:轻音乐。
zhì 1.事物的根本特性:本质。变质。2.哲学范畴。指一事物之所以是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3.质料,构成事物的材料:铁质。流质。4.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优质钢。按质论价。保质保量。5.朴实:质朴。6.询问;责问:质疑。质问。7.抵押;抵押品:质押。人质。8.古又同“”。9.古又同“”。
yǔ|yù [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yuè 1.跨过(阻碍);跳过:越墙。翻山越岭。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越级。越权。3.(声音、情感)昂扬:激越。声音清越。4.抢夺:杀人越货。5.“越来越…”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天气越来越热了。6.周朝国名,原来在今浙江东部,后来扩展到江苏、山东。7.指浙江东部。8.姓。
kuàng 1.情形:近况。战况。2.比方:以古况今。3.文言连词。表示更进一层,相当于“况且”“何况”:江河尚能跨越,况此等沟洫乎?
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huáng 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三皇。2.皇帝;封建君主。3.大:皇皇巨著。4.古又同“”。5.古又同“”。
qián 1.铜钱:一个钱。钱串儿。2.货币:银钱。一块钱。3.款子:饭钱。车钱。买书的钱。一笔钱。4.钱财:有钱有势。5.(钱儿)形状像铜钱的东西:纸钱。榆钱儿。6.姓。7.重量单位,10分等于1钱,10钱等于1两。1市钱合5克。
1.经历;经过:来历。历程。历时半年。身历其境。2.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历年。历代。历次。历届。3.遍;一个一个地:历访各校。历试诸方,均无成效。4.姓。5.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历。阴历。农历。6.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书、表等:日历。挂历。天文历。
liú 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lè|yuè|yào|lào [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zhāng 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zhào 1.照射:日照。阳光照在窗台上。用手电筒照一照。2.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的东西看自己的影子;有反光作用的东西把人或物的形象反映出来:照镜子。湖面如镜,把岸上的树木照得清清楚楚。3.拍摄(相片、电影):这张相片照得很好。4.相片:小照。玉照。5.执照;政府所发的凭证:车照。护照。牌照。取缔无照摊贩。6.照料:照管。照应。7.通知:关照。照会。8.比照:查照。对照。9.知晓;明白:心照不宣。10.姓。
1.器具:瓷器。木器。铁器。器物。2.器官:消化器。生殖器。3.度量:器量。4.才能;人才:大器晚成。5.器重。
xiě 1.书写:写字。2.写作:写诗。3.描摹:写生。4.古又同“泻(xiè)”。
tuán 1.圆形的:团扇。团脐。2.团子:汤团。3.把东西揉弄成球形:团泥球。团纸团儿。团饭团子。4.成球形的东西:纸团儿。棉花团儿。5.会合在一起:团聚。团结。6.工作或活动的集体:主席团。文工团。代表团。参观团。7.军队的编制单位,一般隶属于师,下辖若干营。8.青少年的政治性组织,如儿童团、青年团等,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10.姓。
zhū 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wén 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1.也(表示同样);也是:反之亦然。人云亦云。2.姓。
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3.文言人称代词。我。4.“餘”,另同“
zhěng 1.全部在内,没有剩余或残缺;完整(跟“零”相对):整天。整套。一年整。十二点整。化整为零。2.整齐:整洁。整然有序。仪容不整。3.整理;整顿:整风。整装待发。4.修理:整修。整旧如新。5.使吃苦头:他被整得好苦!6.搞;弄:绳子整断了。这东西我看见人整过,并不难。
jià|jiè|jie [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hào|háo [hào]1.名称:国号。年号。2.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孔明是诸葛亮的号。3.商店:商号。银号。分号。宝号。4.标志;信号:记号。问号。加减号。暗号儿。击掌为号。5.排定的次第:挂号。编号。6.表示等级:大号。中号。小号。五号字。7.种;类:这号人甭理他。这号生意不能做。8.(号儿)指某种人员:病号。伤号。彩号。9.表示次序(多放在数字后)。a)一般的:第三号简报。门牌二号。b)特指一个月里的日子:五月一号是国际劳动节。10.姓。11.号令:发号施令。12.号筒。13.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14.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háo]1.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呼号。号叫。北风怒号。2.大声哭:哀号。
1.等级:高级。上级。县级。级差。2.年级:留级。同级不同班。3.台阶儿:石级。4.a)用于台阶、楼梯等:十多级台阶。b)用于等级:三级工。他的工资比我高一级。
cān|shēn|cēn|sān [cān]1.加入在内: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2.相间,夹杂:参杂。参半。3.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参考。参照。参省(xǐng)(检验省察)。参看。参阅。参检。4.探究,领悟:参悟。参透。参破。参禅。5.旧指下级进见上级:参见。参拜。6.弹劾,向皇帝告状:参奏。参劾。参革。[shēn]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商(“参星”和“商星”,此出则彼没,两不相见;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参辰卯酉(“辰星”即商星,参星酉时现于西方,辰星卯时出于东方;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2.中药名:人参。党参。[cēn]〔参差(cī)〕长短不齐,如“参差(cī)不齐”、“参差(cī)错落”。[sān]古同“”,三的大写。
shì 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知道;表示:告示。指示。显示。暗示。示意。示范。示威。示众。
zhī 1.撑:支帐篷。把苇帘子支起来。他用两手支着头正在想什么。2.伸出;竖起:两只虎牙朝两边支着。支着耳朵听。3.支持:支援。支应。体力不支。乐不可支。疼得实在支不住。4.调度;指使:支配。支使。把人支走。5.付出或领取(款项):支出。支取。支了一笔钱。6.姓。7.分支;支派:支流。支队。支线。支店。8.a)用于队伍等:一支军队。一支文化队伍。b)用于歌曲或乐曲:两支新的乐曲。c)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用单位质量(重量)的长度来表示,如1磅重的纱线长度中有几个840码,就叫几支(纱)。纱线越细,支数越大。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支枪。三支钢笔。一支蜡烛。9.地支。见〖干支〗。
hóng|gōng [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ā|ē [ā]1.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有亲昵的意味:阿大。阿宝。阿唐。2.用在某些亲属名称的前面:阿婆。阿爹。阿哥。[ē]1.迎合;偏袒:阿附。阿谀。刚直不阿。阿其所好。2.大的丘陵:崇阿。3.弯曲的地方:山阿。4.指山东东阿:阿胶。5.姓。
xiāo 1.消失:烟消云散。冰消瓦解。红肿已消。2.使消失;消除:消毒。消炎。打消。3.度过(时间);消遣:消夜。消夏。4.需要(前面常带“不、只、何”等):不消说。只消三天。5.姓。
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地图。蓝图。绘图。插图。制图。看图识字。2.谋划;谋求:图谋。力图。3.贪图:唯利是图。不能只图省事,不顾质量。4.意图;计划:良图。宏图。5.绘;画:绘影图形。6.姓。
xīng 1.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xíng)星。卫星。披星戴月。2.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3.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4.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将军。5.形容夜间:星行。星奔。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星宿。7.像星一样排列,分散:星星点点。8.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星。歌星。9.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星术。星相(xiàng)。11.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星级。五星饭店。
là|luò|lào [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
yíng 1.谋求:营生。营救。2.经营;管理:营造。营业。国营。民营。3.姓。4.军队驻扎的地方:军营。安营。5.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团,下辖若干连。
zēng 1.增加:增高。增强。增兵。有增无减。产量猛增。2.姓。
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边际。天际。2.彼此之间:国际。3.时候:值此之际。4.适逢其时;正当:际此盛会。5.中间;里边:脑际。胸际。
zhì 1.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致函。致电。致欢迎词。向大会致热烈的祝贺。2.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致力。专心致志。3.达到;实现:致富。学以致用。4.招致;引起:致病。致癌。致残。5.以致:致使。由于粗心大意,致将地址写错。6.姓。7.情趣:兴致。景致。别致。有致。毫无二致。8.精密;精细:细致。精致。工致。
zhì 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1.需要:需求。按需分配。2.需用的财物:军需。
jiē 都;都是:比比皆是。尽人皆知。有口皆碑。放之四海而皆准。
zuǒ 1.方位词。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跟“右”相对,下2.同):左方。左手。向左转。3.方位词。东: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4.偏;邪;不正常:左脾气。左道旁门。5.错;不对头:想左了。说左了。6.相反:意见相左。7.进步的;革命的:左派。左翼作家。8.同“”9.姓。
jiū 1.仔细推求;追查:研究。深究。2.副词。到底;究竟:究属不妥。
hàn 1.汉水:江淮河汉。2.汉族:汉语。3.天河;银河:银汉。4.成年男人:老汉。好汉。5.朝代名。1.(前202—220)。刘邦灭秦后建立。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国号新(8—23)。自刘邦称汉王起,包括“新”,史称前汉或西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建都洛阳,史称后汉或东汉。为曹魏所灭。西汉、东汉合称两汉。2.三国之一(221—263)。刘备建立。在今川、云、贵、渝及陕西南部。建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为曹魏所灭。3.五代之一(947—950)。沙陀族刘知远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史称后汉。为后周所灭。4.十国之一(917—971)。刘䶮(yǎn)建立。建都广州,国号大越,次年改“汉”,史称南汉。为北宋所灭。5.十国之一(951—979)。刘旻(mín)建立。建都太原,国号汉,史称北汉。为北宋所灭。
niàn 1.惦记,常常想:惦念。怀念。念头(思想、想法)。悼念。念旧。念物。2.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念。杂念。信念。3.说,读,诵读:念白(戏剧道白)。念叨。念经。念书。4.“廿”的大写。5.姓。
1.已经:既成事实。既得利益。既往不咎。2.既然:既来之,则安之。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3.完了;尽:食既。4.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既高且大。既聪明又用功。既要有周密的计划,也要有切实的措施。
sòng 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报。送信。送饭。2.赠送:奉送。老师送我两本书。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送到大门外。送小孩儿上学。4.姓。
xiǎn 1.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明显:显而易见。药刚吃了一剂,效果还不很显。2.表现;露出:各显其能。大显身手。3.有名声有权势地位的:显达。显赫。4.姓。
zhì 1.搁;放:安置。搁置。漠然置之。置之不理。置诸脑后。2.设立;布置:装置。设置。3.购置:添置。置一些用具。
1.较差:他的技术不亚于你。2.次一等:亚军。亚热带。3.化合价较低的;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一个氢原子或氧原子的:硫酸亚铁(FeSO4)。亚氨基(NH)。亚硫酸(H2SO3)。4.姓。5.指亚洲。
tuī 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1.住:居民。分居。2.住的地方;住所:迁居。民居。故居。3.在(某种位置):居左。居首。4.当;任:居功。以专家自居。5.积蓄;存:居积。奇货可居。6.停留;固定:变动不居。岁月不居。7.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多为饭馆):同和居。沙锅居。8.姓。
liè 1.排列:罗列。列队。按清单上列的一项一项地清点。2.安排到某类事物之中:列入议程。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重要任务之一。3.行列:出列。前列。4.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5.类:不在此列。6.各;众:列国。列位观众。7.姓。
jūn 1.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2.敬辞。称对方:汪君。诸君。
bāo 1.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包书。包饺子。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2.包好了的东西:药包。邮包。打了个包。3.装东西的口袋:书包。把零碎东西装进包儿里。病包儿。坏包儿。淘气包儿。4.用于成包的东西:两包大米。一大包衣服。5.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树干上有个大包。腿上起了个包。6.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包。7.围绕;包围:火苗包住了锅台。骑兵分两路包过去。8.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包含。包罗。无所不包。9.把整个任务承担下来,负责完成:包医。包教。包片儿(负责完成一定地段或范围的工作)。10.姓。
* 网站为您提供汉字大全、所有汉字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