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使君挽歌》 王禹偁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分类:

作者简介(王禹偁)

王禹偁头像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翟使君挽歌》王禹偁 翻译、赏析和诗意

《翟使君挽歌》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翟使君的离世,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对他所做贡献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述翟使君的离世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翟使君是一位在国史书中有着卓越功勋的人物,他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州民们都在歌颂他的功绩和他为人民带来的乐康。

诗中提到了翟使君的葬地,他不仅被安葬在柏椁之中,也与桐乡的土地合为一体。这表明他的功绩将永远被铭记,并与他所热爱的土地紧密相连。

诗中还描绘了黄壤和青山,黄壤象征着翟使君对国家的深情厚意,而青山则代表着他的事业和影响力的长久延续。黄壤千年的恨意味着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完成的事业的遗憾。

最后两句表达了翟使君离世后的寂寞和凄凉。铃阁畔空余的景象和寂寞的菊花香味强调了他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无尽悲伤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翟使君的离世进行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的贡献和他的事业对土地和人民的深远影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翟使君挽歌》王禹偁 拼音读音参考

dí shǐ jūn wǎn gē
翟使君挽歌

guó shǐ shū xūn fá, zhōu mín sòng lè kāng.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qǐ wéi cún bǎi guǒ, yì hé zàng tóng xiāng.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huáng rǎng qiān nián hèn, qīng shān liù lǐ cháng.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kòng yú líng gé pàn, jì mò jú huā xiāng.
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翟使君挽歌》专题为您介绍翟使君挽歌古诗,翟使君挽歌王禹偁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