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齐道中》 晁补之

淮南蒙召鬓毛斑,乞得东秦慰病颜。
晓整轻鞍汶阳北,却冲微雨看青山。
分类:

作者简介(晁补之)

晁补之头像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赴齐道中》晁补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

《赴齐道中》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淮南蒙召鬓毛斑,
乞得东秦慰病颜。
晓整轻鞍汶阳北,
却冲微雨看青山。

中文译文:
淮南的召山罩着斑白的鬓发,
恳求在东秦得到安慰病痛的容颜。
清晨整理轻盈的马鞍,向着汶阳北行去,
却不畏微雨,欣赏着青山的美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晁补之赴齐国途中的情景。诗人身患疾病,前往齐国寻求治疗和康复。他经过淮南地区时,看到召山的景色,感到自己的白发斑驳,希望在东秦地区得到医治,恢复健康的容颜。尽管路途中有微雨,但诗人依然坚定地向着汶阳北行去,欣赏着青山的美景,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赏析:
《赴齐道中》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赴齐途中的心境和景色。诗词通过对淮南召山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衰老和疾病的现实,同时表达了他对康复的渴望。诗人希望在东秦得到治疗和慰藉,这种期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的汶阳北是诗人行进的方向,尽管遇到微雨,但诗人并不退缩,而是坚定地前行。这种坚毅和乐观的态度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最后一句诗意象征着诗人在旅途中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心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康复和美好未来的渴望,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使得《赴齐道中》成为一首充满希望和鼓舞人心的诗词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赴齐道中》晁补之 拼音读音参考

fù qí dào zhōng
赴齐道中

huái nán méng zhào bìn máo bān, qǐ dé dōng qín wèi bìng yán.
淮南蒙召鬓毛斑,乞得东秦慰病颜。
xiǎo zhěng qīng ān wèn yáng běi, què chōng wēi yǔ kàn qīng shān.
晓整轻鞍汶阳北,却冲微雨看青山。

网友评论


更多诗词分类

* 《赴齐道中》专题为您介绍赴齐道中古诗,赴齐道中晁补之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