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式成语 (7973个)
-
841
逋逃之臣
- 成语拼音:
- bū táo zhī chén
- 成语解释:
- 逃亡的罪臣。
- 成语出处:
-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
842
逋逃之薮
- 成语拼音:
- bū táo zhī sǒu
- 成语解释:
- 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 成语出处:
- 《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
843
白头之叹
- 成语拼音:
- bái tóu zhī tàn
- 成语解释:
-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
- 成语出处: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
844
不腆之仪
- 成语拼音:
- bù tiǎn zhī yí
- 成语解释:
- 腆:丰厚;仪:礼物。不丰厚的礼物。旧时送礼的谦辞。
- 成语出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
845
不祧之祖
- 成语拼音:
- bù tiāo zhī zǔ
- 成语解释:
- 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 成语出处:
- 清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而不知全无自己,以病为药也。然在今日,遂为不祧之祖,何也?”
-
846
比屋而封
- 成语拼音:
- bǐ wū ér fēng
- 成语解释:
-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
- 成语出处:
- 《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
847
霸王风月
- 成语拼音:
- bà wáng fēng yuè
- 成语解释:
-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成语出处: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
848
备位将相
- 成语拼音:
- bèi wèi jiàng xiàng
- 成语解释:
- 备位:充数,徒有其位。指白占据将相要位
- 成语出处:
- 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
849
博物君子
- 成语拼音:
- bó wù jūn zǐ
- 成语解释:
- 指博学多识的人。
- 成语出处:
- 《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
850
比屋可诛
- 成语拼音:
- bǐ wū kě zhū
- 成语解释:
- 比屋:一屋挨一屋,家家;诛:杀戮。家家都可杀戮,世风日下,恶人众多
- 成语出处:
- 汉·陆贾《新语·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
-
851
百无聊赖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liáo lài
- 成语解释:
- 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 成语出处:
- 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
852
比物连类
- 成语拼音:
- bǐ wù lián lèi
- 成语解释:
-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
853
百无所忌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suǒ jì
- 成语解释:
- 百:一切;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 成语出处: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
854
百万雄兵
- 成语拼音: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成语解释:
-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 成语出处:
- 宋 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
855
百万雄师
- 成语拼音:
- bǎi wàn xióng shī
- 成语解释:
- 雄:威武雄壮;师:军队。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 成语出处:
- 宋 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
856
百无一成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yī chéng
- 成语解释:
- 百:很多;成:成就。指一事无成
- 成语出处:
- 清 曾国藩《复陈右铭太守书》:“在军日久,举业益荒,忽忽衰老,百无一成。”
-
857
百无一存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yī cún
- 成语解释:
- 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
858
百无一堪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yī kān
- 成语解释:
- 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
- 成语出处:
- 《旧唐书 郭子仪传》:“盖以六军之兵,素非精练,皆市肆屠沽之人,务挂虚名,苟避征赋,及驱以就战,百无一堪。”
-
859
百无一能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yī néng
- 成语解释:
- 什么都不会做。
- 成语出处: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
860
百无一失
- 成语拼音:
- bǎi wú yī shī
- 成语解释:
- 失:差错;过错。形容十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也作“百不一失”、“万无一失”。
- 成语出处:
-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 偏正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