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式成语 (7973个)

861

百无一用

成语拼音:
bǎi wú yī yòng
成语解释: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成语出处:
清 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862

不舞之鹤

成语拼音:
bù wǔ zhī hè
成语解释: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863

白屋之士

成语拼音:
bái wū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指贫寒的士人。
成语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语增》:“周公执贽下白屋之士。”
864

霸王之资

成语拼音:
bà wáng zhī zī
成语解释: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865

笔削褒贬

成语拼音:
bǐ xuē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866

冰雪聪明

成语拼音:
bīng xuě cōng míng
成语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成语出处:
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867

笔下超生

成语拼音:
bǐ xià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868

彪形大汉

成语拼音:
biāo xíng dà hàn
成语解释:
彪:小虎;比喻躯干魁梧。身材高大魁梧的男子。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汉,浓眉广颡,燕颌虎腮。”
869

不宣而战

成语拼音:
bù xuān ér zhàn
成语解释:
指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成语出处:
朱自清《不知道》:“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1883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
870

抱薪救焚

成语拼音:
bào xīn jiù fén
成语解释: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同“抱薪救火”。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871

禀性难移

成语拼音:
bǐng xìng nán yí
成语解释:
本性难以改变。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楔子:“想他第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离凤阁近渔矶。
872

笔下生花

成语拼音:
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解释: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873

不相上下

成语拼音:
bù xiāng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成语出处: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874

不相违背

成语拼音:
bù xiāng wéi bèi
成语解释:
指不会互相不符
成语出处: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875

不相为谋

成语拼音:
bù xiāng wéi móu
成语解释: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成语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876

不祥之兆

成语拼音:
bù xiáng zhī zhào
成语解释: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成语出处: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877

包胥之哭

成语拼音:
bāo xū zhī kū
成语解释:
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878

不肖子孙

成语拼音:
bù xiào zǐ sūn
成语解释: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成语出处: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
879

饱学之士

成语拼音:
bǎo xué zhī shì
成语解释: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880

不孝之子

成语拼音:
bù xiào zhī zǐ
成语解释:
不孝顺的子孙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 偏正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