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言的成语 (9个)

1

两句

成语拼音:
sān yán liǎng jù
成语解释:
见“两语”。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2

二语

成语拼音:
sān yán èr yǔ
成语解释:
两句话。形容语十分简短
成语出处:
朱自清《论朗诵诗》:“或者二语,或者长篇大套。”
3

五语

成语拼音:
sān yán wǔ yǔ
成语解释:
两句话。形容语十分简短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
4

两语

成语拼音:
sān yán liǎng yǔ
成语解释:
两句话。形容语十分简短。
成语出处: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两语,寄也无因。”
5

讹虎

成语拼音:
sān yán é hǔ
成语解释:
人成虎。
成语出处: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6

复斯

成语拼音:
sān fù sī yán
成语解释:
复:多次反复;斯: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成语出处:
《论语·先进》:“南容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复此。”
7

语四

成语拼音:
yǔ sì yán sān
成语解释:
指信口乱说闲话。
成语出处:
《群音类选 〈分钗记 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平白地将人讥诮。”
8

语四

成语拼音:
yán sān yǔ sì
成语解释:
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折:“欲待要去呵,又惹的人语四。”
9

夫之

成语拼音:
sān fū zhī yán
成语解释: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语本《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
* 关于三言的成语 形容三言的成语 描述三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