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下于的成语 (11个)

1

骑虎难

成语拼音:
qí hǔ nán xià
成语解释:
骑在老虎背上来。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迫形势;能停来只好干到底;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
《明史 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
2

恶居

成语拼音:
wù jū xià liú
成语解释:
恶:讨厌,憎恨;流:即游,引伸为卑的地位。憎恨处游。原指君子愿居的地位。现也指甘居游。
成语出处:
《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流,天之恶皆归焉。”
3

病国殃民

成语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怕就出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僚,能施展其才。”
4

肯一世

成语拼音:
bù kěn yī shì
成语解释:
一世:同处一个世界。自视甚高,看起天人。形容目空一切、骄横自大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跋范文正公帖》:“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肯一世人。”
5

衡石量书

成语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语解释: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之事,无大小皆决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
6

批鳞请剑

成语拼音:
pī lín qǐng jiàn
成语解释: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能匡主,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讪上,廷辱师傅,罪死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成语出处: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能匡主,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讪上,廷辱师傅,罪死赦。”事见《汉书·朱云传》。
7

且食蛤蜊

成语拼音:
qiě shí há lí
成语解释: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平,谓曰:‘仆出扶桑,入汤谷,照耀天,谁云知,而卿此问?’昭略云:‘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问。
成语出处: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平,谓曰:‘仆出扶桑,入汤谷,照耀天,谁云知,而卿此问?’昭略云:‘知许事,且食蛤蜊。’”
8

戎马生郊

成语拼音:
róng mǎ shēng jiāo
成语解释:
《老子》:“天无道,戎马生郊。”陈鼓应注:“生郊,指牝马生驹犊战地的郊野。”意谓国家政治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以“戎马生郊”指战乱断。
成语出处:
《老子》:“天无道,戎马生郊。”陈鼓应注:“生郊,指牝马生驹犊战地的郊野。”
9

势成骑虎

成语拼音:
shì chéng qí hǔ
成语解释:
情势像骑在老虎背上一样;很难来。比喻已在进行中的事情;迫情势;欲罢能。
成语出处:
清 吴璿《飞龙全传》:“心里其实害怕;无奈势成骑虎,只得勉强要去厮杀。”
10

天无绝人之路

成语拼音: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
成语解释:
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一只船来。”
* 关于不下于的成语 形容不下于的成语 描述不下于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