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了解的成语 (12个)

1

一问三

成语拼音:
yī wèn sān bù zhī
成语解释:
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知道。管怎样问;总说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知”。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知而入之,亦难乎?”
2

远水近渴

成语拼音: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成语解释:
比喻慢的办法救急。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得近渴'。”
3

闭明塞聪

成语拼音:
bì míng sè cōng
成语解释: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问或
成语出处:
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4

闭目塞耳

成语拼音:
bì mù sè ěr
成语解释: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问或
成语出处:
《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5

闭目塞听

成语拼音:
bì mù sè tīng
成语解释:
塞:堵塞。闭上眼睛看;堵住耳朵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
成语出处:
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6

明真相

成语拼音:
bù míng zhēn xiàng
成语解释:
明:清楚;真相:本来面目。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明真相的人。”
7

素昧平生

成语拼音:
sù mèi píng shēng
成语解释:
一向。指与某人从来认识。素:从来;昧:明白;
成语出处:
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8

闻名如见面

成语拼音:
wén míng bù rú jiàn miàn
成语解释:
只听名声如见面更能
成语出处:
《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
9

杳无音信

成语拼音:
yǎo wú yīn xìn
成语解释:
杳:见踪影;没有迹象;音信:消息;回信。形容信息断绝;到对方的情况。
成语出处:
宋 黄孝迈《咏水仙》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10

眼瞎耳聋

成语拼音:
yǎn xiā ěr lóng
成语解释:
见也听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
成语出处:
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 关于不了解的成语 形容不了解的成语 描述不了解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