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言的成语 (5个)

1

成语拼音:
jǔ zhǐ yán tán
成语解释:
行为动和说话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成语出处:
唐·杜牧《罪》:“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2

成语拼音:
yǐ yán jǔ rén
成语解释:
根据论来荐人才。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
3

成语拼音:
gǔ yán wàng jǔ
成语解释: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无以畴答圣问。”
成语出处: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无以畴答圣问。”
4

成语拼音:
yán tán jǔ zhǐ
成语解释:
人的语、动、行为。
成语出处: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5

扬行

成语拼音:
yán yáng xíng jǔ
成语解释: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或以扬。”
* 关于举言的成语 形容举言的成语 描述举言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