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事物物的成语 (1006个)
-
641
烧琴煮鹤
- 成语拼音:
- shāo qín zhǔ hè
- 成语解释:
- 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642
视若无睹
- 成语拼音:
- shì ruò wú dǔ
- 成语解释:
- 虽然看见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指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 成语出处: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643
索然无味
- 成语拼音:
- suǒ rán wú wèi
- 成语解释:
-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 成语出处:
-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
644
伸手不见五指
- 成语拼音: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 成语解释: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645
剩水残山
- 成语拼音:
-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 成语解释: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646
剩山残水
- 成语拼音:
- shèng shān cán shuǐ
- 成语解释: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
647
说说而已
- 成语拼音:
- shuō shuō ér yǐ
- 成语解释:
- 非实质性的事物,空谈,闲谈
- 成语出处: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但是僚友必要耻笑于我,只好说说而已的了。”
-
648
收视返听
- 成语拼音:
- shōu shì fǎn tīng
- 成语解释:
- 收:停止;返:还。不视不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新民说》:“其祈焉则必收视返听,清其心以对越于神明。”
-
649
琐琐碎碎
- 成语拼音:
- suǒ suǒ suì suì
- 成语解释:
- 零碎细小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又被镇守装模作样,琐琐碎碎,心下又好恼,又好笑。”
-
650
鼠屎污羹
- 成语拼音:
- shǔ shǐ wū g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
651
少头没尾
- 成语拼音:
- shǎo tóu méi wěi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652
少头缺尾
- 成语拼音:
- shǎo tóu quē wěi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成语出处:
-
653
什伍东西
- 成语拼音:
- shí wǔ dōng xī
- 成语解释:
-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成语出处:
- 唐·韩愈《三星行》诗:“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
654
识微见几
- 成语拼音:
- shí wēi jiàn jǐ
- 成语解释: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 成语出处:
- 《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
655
识微见远
- 成语拼音:
- shí wēi jiàn yuǎn
- 成语解释: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成语出处: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
656
深恶痛诋
- 成语拼音:
- shēn wù tòng dǐ
- 成语解释:
- 深:很,十分;恶:厌恶;诋:诋毁。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成语出处:
- 郭沫若《沸羹集·今日新文字运动所应取的路向》:“我们对于旧文字,应该不要那么时髦地一概的深恶痛诋。”
-
657
深恶痛恨
- 成语拼音:
- shēn wù tòng hèn
- 成语解释:
- 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成语出处:
- 巴金《谈》:“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
658
深恶痛疾
- 成语拼音:
- shēn wù tòng jí
- 成语解释:
-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659
深恶痛绝
- 成语拼音:
- shēn wù tòng jué
- 成语解释:
- 深:很;十分;恶:厌恶;痛:痛恨;绝:极点。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
660
视为畏途
- 成语拼音:
- shì wéi wèi tú
- 成语解释:
- 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 关于事事物物的成语 形容事事物物的成语 描述事事物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