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事物物的成语 (1006个)

681

推陈出新

成语拼音:
tuī chén chū xīn
成语解释:
推出粮仓里的旧粮;更换新粮。引申为剔除旧中的糟粕;吸取精华;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陈:仓储存的旧粮。
成语出处:
《明史 范济传》:“严伪造之条,开倒换之法,推陈出新,无耗无阻。”
682

天从人愿

成语拼音:
tiān cóng rén yuàn
成语解释:
上天顺从人的意愿。指的发展正合自己的心愿。
成语出处: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了一个满抱儿小厮。”
683

通达古今

成语拼音:
tōng dá gǔ jīn
成语解释:
通:通晓;达:到达。通晓古代和现代的。形容知识渊博,见闻广博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赞》:“唯孟轲、孙况、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此数公者,皆博洽闻,通达古今。”
684

贪多务得

成语拼音:
tān duō wù dé
成语解释:
贪:求多;务:务必。原指学习上务求尽多地获得知识。后泛指对其他贪多并务求取得。
成语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685

头昏脑胀

成语拼音:
tóu hūn nǎo zhàng
成语解释: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成语出处: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686

拖后腿

成语拼音:
tuō hòu tuǐ
成语解释:
比喻牵制、阻挠别人或使不得前进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16章:“咱们官渠岸的风水不好,两家富户拖后腿,互助合作走不到人家头前。”
687

昙花一现

成语拼音:
tán huā yī xiàn
成语解释:
比喻美好的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成语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688

泰极生否

成语拼音:
tài jí shēng pǐ
成语解释:
泰、否:《周易》卦名,泰吉否凶。指发展到极端,就会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好会变成坏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1回:“泰极生否,乐盛成悲,今被妖邪捕获。”
689

脱缰之马

成语拼音:
tuō jiāng zhī mǎ
成语解释: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
成语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690

泰来否极

成语拼音:
tai lái fǒu jí
成语解释:
泰:周易卦名,是好卦。否:周易卦名,是坏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转化到它的对立面,好来到是由于坏已至终极,坏变为好。亦作“否去泰来”、“否极泰至”、“泰来否往”、“否极泰来”。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691

讨流溯源

成语拼音:
tǎo liú sù yuán
成语解释:
谓深究的源流本末。
成语出处: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692

屯毛不辨

成语拼音:
tún máo bù biàn
成语解释: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
成语出处: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
693

痰迷心窍

成语拼音:
tán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
指中风昏迷。也形容一心贪图某一而失去理智。
成语出处:
鲁迅《热风 对于批评家的希望》:“那是无论怎样的呆厨子,也难免要说这位客官是痰迷心窍了。”
694

童牛角马

成语拼音:
tóng niú jiǎo mǎ
成语解释:
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
成语出处:
汉 扬雄《太玄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测曰,童牛角马,变天常也。”
695

图穷匕见

成语拼音:
tú qióng bǐ xiàn
成语解释: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696

投其所好

成语拼音:
tóu qí suǒ hào
成语解释:
投合对方的爱好;有巴结讨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爱好;喜好;所好:喜好的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697

铜墙铁壁

成语拼音:
tóng qiáng tiě bì
成语解释:
铜做的城墙;铁打的营垒。比喻坚固而不可摧毁的。也比喻坚固严密的防御。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谢金吾》楔子:“孩儿此一去,随他铜墙铁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698

土壤细流

成语拼音:
tǔ rǎng xì liú
成语解释:
比喻微不足道的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699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语解释: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是以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700

泰山不让土壤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成语解释:
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
成语出处:
《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关于事事物物的成语 形容事事物物的成语 描述事事物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