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言发语的成语 (17个)
-
1
不可言宣
- 成语拼音:
- bù kě yán xuān
- 成语解释:
-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成语出处: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天占山德韶国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
2
大辩若讷
- 成语拼音:
- dà biàn ruò nè
- 成语解释:
-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 成语出处:
-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3
都俞吁咈
- 成语拼音:
- dōu yú yù zhé
- 成语解释:
- “吁”念xu1。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清·昭梿《啸亭杂
- 成语出处:
-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4
发科打诨
- 成语拼音:
- fā kē dǎ hùn
- 成语解释:
- 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 成语出处:
- 明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5
发科打趣
- 成语拼音:
- fā kē dǎ qù
- 成语解释:
- 科:古戏曲用语;打趣:用诙谐的言语凑趣助兴。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或拿人开玩笑
- 成语出处:
- 清·颐琐《黄绣球》第15回:“那稿子是同黄通理大家参酌,中间也有发科打趣的处在。”
-
6
发人深思
- 成语拼音:
- fā rén shēn sī
- 成语解释: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成语出处:
-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
7
疾言遽色
- 成语拼音:
- jí yán jù sè
- 成语解释:
-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8
巧舌如簧
- 成语拼音:
- qiǎo shé rú huáng
- 成语解释:
-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成语出处:
-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9
不可思议
- 成语拼音:
- bù kě sī yì
- 成语解释:
- 原是佛教用语;指神秘奥妙。不可用心意思忖;也不能用言语表达。后形容对事物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成语出处:
- 《维摩诘经 不思议品》:“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慧远义记:“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在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
-
10
不亦乐乎
- 成语拼音:
- bù yì lè hū
- 成语解释:
-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成语出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关于发言发语的成语 形容发言发语的成语 描述发言发语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