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合的成语 (19个)

1

先辨淄渑

成语拼音:
xiān biàn zī miǎn
成语解释:
淄渑:山东水名,二水味道不流后不易分辨。事先辨别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极必反其源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口将爽者,先辨淄渑。”
2

成语拼音:
hé dǎn tóng xīn
成语解释:
犹言德。
成语出处:
天地会《共歌》:“和气自然兄弟众,心拜五人。”
3

成语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成语解释:
德”。
成语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德。”
4

成语拼音:
zhì tóng xīn hé
成语解释:
志趣相,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志,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期大道成。”
5

成语拼音:
dào tóng qì hé
成语解释:
犹言道
成语出处:
晋·陆云《失题》诗:“道,体异心并。”
6

成语拼音:
dào tóng zhì hé
成语解释:
犹言道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出处如一。”
7

成语拼音:
xíng hé qū tóng
成语解释:
行为志趣相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山训》:“行,千里相从;行不,趋不,对门不通。”
8

成语拼音:
zhì tóng qì hé
成语解释:
志趣相,意见一致
成语出处: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者始为作之。”
9

成语拼音:
dào hé zhì tóng
成语解释: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玄谟神通。”
10

成语拼音:
dào tóng yì hé
成语解释:
犹言道
成语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相得甚欢。”
* 关于同合的成语 形容同合的成语 描述同合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