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见的成语 (141个)

101

赏同罚异

成语拼音:
sh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
谓奖赏和自己的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不同的。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102

三占从二

成语拼音:
sān zhān cóng èr
成语解释: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比喻听从多数人的
成语出处:
《尚书 洪范》:“三人占,从二人之言。”
103

醍醐灌顶

成语拼音:
tí hú guàn dǐng
成语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104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成语拼音: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tóng qì xiāng qiú
成语解释: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105

同声之应

成语拼音:
tóng shēng zhī yìng
成语解释: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成语出处:
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106

同志合道

成语拼音:
tóng zhì hé dào
成语解释: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一致
成语出处: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107

闻过则喜

成语拼音:
wén guò zé xǐ
成语解释:
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失;就心里高兴。形容虚心接受批评。过:过失、错误。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108

万口一辞

成语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一致。
成语出处:
唐 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109

万口一词

成语拼音:
wàn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
比喻一致。同“万口一辞”。
成语出处: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110

万口一谈

成语拼音:
wàn kǒu yī tán
成语解释:
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一致。
成语出处:
《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111

消除异己

成语拼音:
xiāo chú yì jǐ
成语解释:
排挤、消除与自己不同或非本集团的人
成语出处:
毛泽东《蒋介石在挑动内战》:“这样的敌我倒置,真是由蒋介石自己召供,活画出他一贯勾结敌伪,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
112

虚己以听

成语拼音:
xū jǐ yǐ tīng
成语解释:
形容接受的态度诚恳
成语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二卷:“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
113

询谋佥同

成语拼音:
xún móu qiān tóng
成语解释:
谓咨询和商议的都一致。
成语出处: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114

献曝之忱

成语拼音:
xiàn pù zhī chén
成语解释:
献:贡献之;曝:晒太阳。比喻以物品或献之于人,所表达的自谦之
成语出处:
《列子·杨朱篇》:“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115

下情上达

成语拼音:
xià qíng shàng dá
成语解释:
谓下面的情况或能够通达于上。
成语出处:
语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116

询迁询谋

成语拼音:
xún qiān xún móu
成语解释:
谓国家的安危、国都的迁徙、国君的拥立,都要征求人民的。语本《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成语出处:
语出《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117

悬鞀建铎

成语拼音:
xuán táo jiàn duó
成语解释:
指听取臣民
成语出处:
语出《淮南子 氾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鞀,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鞀。”
118

以不济可

成语拼音:
yǐ bù jì kě
成语解释: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119

一不扭众

成语拼音:
yī bù niǔ zhòng
成语解释: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120

依阿两可

成语拼音:
yī ē liǎng kě
成语解释:
依:赞成;阿:不赞成。赞成或不赞成都行。指对问题没有明确的
成语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四年》:“苟求便身,率为依阿两可之言。”
* 关于意见的成语 形容意见的成语 描述意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