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见的成语 (141个)

121

异口同音

成语拼音:
yì kǒu tóng yīn
成语解释: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
南朝·梁·沈约《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122

议论纷错

成语拼音:
yì lùn fēn cuò
成语解释:
形容不一,议论很多。
成语出处:
《后汉书 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123

议论纷纷

成语拼音:
yì lùn fēn fēn
成语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的言论多而杂乱。不一;说法众多。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124

议论纷纭

成语拼音:
yì lùn fēn yún
成语解释:
形容不一,议论很多。
成语出处:
语出《后汉书 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125

一面之词

成语拼音:
yī miàn zhī cí
成语解释:
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126

以水投石

成语拼音:
yǐ shuǐ tóu shí
成语解释:
比喻相左,不能为对方所接受。
成语出处: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
127

依违两可

成语拼音:
yī wéi liǎng kě
成语解释:
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
成语出处: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128

一言九鼎

成语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成语解释: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129

引玉之砖

成语拼音:
yǐn yù zhī zhuān
成语解释:
自己表示谦虚的话。比喻为了引出别人高明的而发表的粗浅的不成熟的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130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成语拼音:
zhēn chā bù jìn,shuǐ pō bù jìn
成语解释:
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不听别人的任何
成语出处: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一切都得看他的眼色行事,外人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131

针锋相对

成语拼音:
zhēn fēng xiāng duì
成语解释: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132

众口如一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rú yī
成语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一致。同“众口一辞”。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
133

众口一辞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一致。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
134

自郐以下

成语拼音:
zì kuài yǐ xià
成语解释: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135

周听不蔽

成语拼音:
zhōu tīng bù bì
成语解释:
周听:广泛听取;蔽:蒙蔽。广泛地听取就不会受蒙蔽
成语出处:
汉·贾谊《新书·道术》:“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136

志同气合

成语拼音:
zhì tóng qì hé
成语解释:
志趣相同,一致
成语出处: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
137

志同心合

成语拼音:
zhì tóng xīn hé
成语解释:
志趣相同,一致
成语出处:
明·陆采《明珠记·访侠》:“官居台省,曾叨宠幸,只为爱山水窠巢,早离脱仕途坑阱。喜你志同心合,志同心合,果然堪敬!和你结师生,共老林泉下,同期大道成。”
138

知无不尽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jìn
成语解释: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尽说的。形容发表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魏书·李冲传》:“冲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于颜色。”
139

知无不言

成语拼音:
zhī wú bù yán
成语解释: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
《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
140

尊闻行知

成语拼音:
zūn wén xíng zhī
成语解释:
尊:尊重。重视听到的,实行已懂的道理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
* 关于意见的成语 形容意见的成语 描述意见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