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人的成语 (11个)

1

扫地

成语拼音:
sī wén sǎo dì
成语解释:
:指;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不受尊重或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
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家斯扫地的请了个安。”
2

委地

成语拼音:
sī wén wěi dì
成语解释:
:指或儒者。指不受尊重或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委地,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
3

雅俗共赏

成语拼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成语解释:
雅俗:雅和粗俗。旧时把高的称“雅”;把没称“俗”;赏:欣赏。无论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所接受。
成语出处: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4

粗俗之辈

成语拼音:
cū sú zhī bèi
成语解释:
指庄稼或佃农,现指缺乏教养、行为、意识粗野庸俗的
成语出处:
5

读书种子

成语拼音:
dú shū zhǒng zǐ
成语解释:
指在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
成语出处: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1卷:“周益公云:汉二献皆好书,而其传国皆最远。士大夫家,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
6

焚书坑儒

成语拼音:
fén shū kēng rú
成语解释: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成语出处:
汉 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7

附庸风雅

成语拼音:
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解释: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之类的事和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修养的;偏去结交学者;参与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儒雅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吴趼《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8

古为今用

成语拼音:
gǔ wéi jīn yòng
成语解释:
指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遗产;使它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成语出处:
毛泽东《书信选集 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9

门当户对

成语拼音:
mén dāng hù duì
成语解释: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成语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奇。”
10

琴棋书画

成语拼音:
qín qí shū huà
成语解释:
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素养。
成语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唐高测,彭州。聪明博识,翰纵横。至于天历数,琴棋书画,长笛胡琴,率梁朝朱异之流。”
* 关于文化人的成语 形容文化人的成语 描述文化人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