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679个)
-
421
染丝之变
- 成语拼音:
- rǎn sī zhī biàn
- 成语解释:
-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 成语出处:
- 《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
422
融为一体
- 成语拼音:
- róng wéi yī tǐ
- 成语解释: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 成语出处: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
423
如蚁附膻
- 成语拼音:
- rú yǐ fù shān
- 成语解释:
- 附:趋附;膻:羊肉的气味。象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 成语出处:
-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
424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 成语拼音:
- rì yuè jīng tiān,jiāng hé xíng dì
- 成语解释:
- 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
425
熔于一炉
- 成语拼音:
- róng yú yī lú
- 成语解释:
-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 成语出处:
-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
426
枘凿冰炭
- 成语拼音:
- ruì záo bīng t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 成语出处: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
427
日中必移,月满必亏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bì yí,yuè mǎn bì kuī
- 成语解释: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428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 成语解释:
-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
429
日中将昃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jiāng zè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盛极将衰。
- 成语出处:
- 梁启超《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世界文明史之第五段,实惟阿利安族中罗马人与条顿人争长时代。而罗马人达于全盛,为日中将昃之形;条顿人气象方新,有火然泉达之观。”
-
430
让枣推梨
- 成语拼音:
- ràng zǎo tuī lí
- 成语解释:
- 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 成语出处:
- 《梁书 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李贤注引《孔融家传》:“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
431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zé yí,yuè mǎn zé kuī
- 成语解释:
- 移:迁移。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
432
日中则昃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zé zè
- 成语解释:
-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433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mǎn zé kuī
- 成语解释:
- 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乎人乎!”
-
434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 成语拼音:
- rì zhōng zé zè,yuè yíng zé shí
- 成语解释:
- 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盈满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 成语出处:
- 《周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
435
四不像
- 成语拼音:
- sì bù xiàng
- 成语解释:
- 麋鹿。比喻不伦不类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朱自清《罗马》:“现在满是一道道颓毁的墙基,倒成了四不像。”
-
436
山崩钟应
- 成语拼音:
-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
437
水长船高
- 成语拼音:
- shuǐ cháng chu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随着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
- 成语出处: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芭蕉清禅师法嗣·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
438
剩菜残羹
- 成语拼音:
- shèng cài cán gēng
- 成语解释:
- 吃剩的食物。比喻弃余无用之物。
- 成语出处:
- 闻一多《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439
深藏若虚
- 成语拼音:
- shēn cáng ruò xū
- 成语解释:
- 把宝物藏起来,好象没有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而不外露。
- 成语出处: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440
扫地出门
- 成语拼音:
- sǎo dì chū mén
- 成语解释:
- 原指把一切杂物都扫出门去;室内干干净净;不留任何东西。后比喻全部家产都被处理;连人也被赶出家门。
- 成语出处: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4回:“有七八年的,也有三四年的,也有昨年的,也还有几次利息还过的。要是清白扫地出门,总得两千两。”
* 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形容比喻物的成语 描述比喻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