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679个)
-
461
烧琴煮鹤
- 成语拼音:
- shāo qín zhǔ hè
- 成语解释:
- 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西昆体》:“《西清诗话》云:‘《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上晒裈,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462
剩水残山
- 成语拼音:
- shèng shuǐ cán shān
- 成语解释: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
463
剩山残水
- 成语拼音:
- shèng shān cán shuǐ
- 成语解释: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
464
鼠屎污羹
- 成语拼音:
- shǔ shǐ wū gēng
- 成语解释:
-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 成语出处:
- 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
465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 成语拼音: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 成语解释: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 成语出处:
- 《晚清文学丛钞 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
466
嵩生岳降
- 成语拼音:
- sōng shēng yuè jiàng
- 成语解释:
- 嵩:指嵩山;岳:高大的山;降:降生。比喻大人物的出生。
- 成语出处:
- 《诗经 大雅 嵩高》:“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
467
十鼠争穴
- 成语拼音:
- shí shǔ zhēng xué
- 成语解释:
- 穴:动物的窠巢。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 成语出处:
- 《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
468
山颓木坏
- 成语拼音:
- shān tuí mù huài
- 成语解释:
- 册:泰山;颓: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断。比喻众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 成语出处:
- 《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469
少头没尾
- 成语拼音:
- shǎo tóu méi wěi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 成语出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
470
少头缺尾
- 成语拼音:
- shǎo tóu quē wěi
- 成语解释:
-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
- 成语出处:
-
471
盛筵必散
- 成语拼音:
- shèng yán bì sàn
- 成语解释:
-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 成语出处: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
472
三月不知肉味
- 成语拼音:
-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
- 成语解释:
-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成语出处: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473
树欲静而风不息
- 成语拼音: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
- 成语解释:
-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成语出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
-
474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成语拼音:
-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 成语解释: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成语出处: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
475
溯源穷流
- 成语拼音:
- sù yuán qióng liú
- 成语解释:
-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
- 成语出处:
- 《清史稿·艺术·杨沂孙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
476
声应气求
- 成语拼音:
- shēng yìng qì qiú
- 成语解释:
- 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成语出处:
- 《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477
水涨船高
- 成语拼音:
- shuǐ zhǎng chuán gāo
- 成语解释:
- 指水位上升;船身也就随着提高。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 成语出处: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头,怎得修成人上人。”
-
478
十指有长短
- 成语拼音:
- 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
- 成语解释:
- 指:手指。十根手指头有长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样
- 成语出处:
- 唐·刘商《拟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长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
479
寿终正寝
- 成语拼音:
- shòu zhōng zhèng qǐn
- 成语解释:
- 寿终:活到老死;正寝:旧式住房的正屋。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
- 成语出处: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
480
探本穷源
- 成语拼音: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成语解释:
-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 成语出处: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 关于比喻物的成语 形容比喻物的成语 描述比喻物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