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讥讽的成语 (11个)

1

反唇相

成语拼音:
fǎn chún xiāng jī
成语解释:
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对方。
成语出处: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误增不字义》:“于是知不善读书而率臆妄改,皆与古人反唇相也。”
2

对牛弹琴

成语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刺对方愚蠢之意。
成语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3

拙眼

成语拼音:
zhuō yǎn jī píng
成语解释:
拙眼:见识浅陋。自己见识浅陋却喜欢别人
成语出处:
宋·陆游《杂兴十首》诗:“观人如观玉,拙眼喜评。”
4

南蛮鴃舌

成语拼音:
nán mán jué shé
成语解释:
鴃:即伯劳。原为孟子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5

尺二秀才

成语拼音:
chǐ èr xiù cái
成语解释:
旧时用以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成语出处: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诚斋先生杨公考校湖南漕试,……先生见卷子上书‘盡’字作‘尽’,必欲摈斥。考官乃上庠人,力争不可。先生云:‘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竟黜之。”
6

黄口孺子

成语拼音:
huáng kǒu rú zǐ
成语解释: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别人年幼无知。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7

黄口小儿

成语拼音:
huáng kǒu xiǎo ér
成语解释:
黄口:儿童;小儿:小孩子。常用以别人年幼无知。
成语出处:
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8

千人一面

成语拼音:
qiān rén yī miàn
成语解释:
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文艺创作上的雷同。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列公要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9

善财难舍

成语拼音:
shàn cái nán shě
成语解释:
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人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10

误人子弟

成语拼音:
wù rén zǐ dì
成语解释:
指误导别人的孩子,亦用来不称职的老师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先生犯了这样小错,就要打手心,那终日旷功误人子弟的,岂不都要打杀么?”
11

一钱太守

成语拼音:
yī qián tài shǒu
成语解释:
比喻值得称赞的廉洁的官吏。或那些贪官污吏贪财
成语出处: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 关于讥讽的成语 形容讥讽的成语 描述讥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