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词理的成语 (8个)

1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jué
成语解释:
同“尽”。
成语出处:
《五灯会元·罗汉琛禅师法嗣·清凉文益禅师》:“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近一月馀,日呈见解,说道。藏语之曰:‘佛法不恁么。’师曰:‘某甲绝也。’”
2

成语拼音:
qiǎng cí duó lǐ
成语解释:
指无强辩;想说成有的。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3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jìn
成语解释:
谓再也找不到由,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尽。”
4

成语拼音:
cí qióng lǐ qū
成语解释:
由亏屈,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宋 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切详按问,自言皆是;屈,势必不免。”
5

成语拼音:
cí zhèng lǐ zhí
成语解释:
严正,由充足。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直,更不再问。”
6

成语拼音:
lǐ zhèng cí zhí
成语解释:
正当,言朴直。
成语出处:
宋·楼钥《答綦君更生论文书》:“心平气和,直,然后为文之体,可以追配古作。”
7

成语拼音:
lǐ qū cí qióng
成语解释:
:道由;屈:短;尽;穷:穷尽。由站不住脚;无话可说。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8

不胜

成语拼音:
lǐ bù shèng cí
成语解释:
指文章说不能胜过言辞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不胜。”
* 关于词理的成语 形容词理的成语 描述词理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