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成语列表 (40928个)

1581

赤子之心

成语拼音:
chì zǐ zhī xīn
成语解释:
赤子:初生的婴儿。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形容人的心地善良、纯洁。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582

过河拆桥

成语拼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成语解释:
自己过了河;就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借以成功的人或事物一脚踢开。
成语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你休得顺水推船,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1583

鬼迷心窍

成语拼音:
guǐ mí xīn qiào
成语解释:
窍:孔穴。古人认为心有好几窍;窍不通;人就糊涂。鬼迷住了心窍。比喻受错误认识支配而糊涂。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一时鬼迷心窍,后悔不及。”
1584

固若金汤

成语拼音:
gù ruò jīn tāng
成语解释:
金:指金城;金属铸造的城墙;汤:指汤池开水一样滚烫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阵地或所守卫的地方非常牢固。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1585

将计就计

成语拼音:
jiāng jì jiù jì
成语解释:
利用对方的计策反过来向对方施计。
成语出处: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1586

里程碑

成语拼音:
lǐ chéng bēi
成语解释:
路旁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在历史进程中可作为标志的重大事件。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发展的里程碑。”
1587

龙马精神

成语拼音:
lóng mǎ jīng shén
成语解释: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成语出处: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1588

力透纸背

成语拼音:
lì tòu zhǐ bèi
成语解释:
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成语出处:
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1589

名落孙山

成语拼音:
míng luò sūn shān
成语解释: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成语出处: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590

平步青云

成语拼音:
píng bù qīng yún
成语解释:
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成语出处:
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1591

情非得已

成语拼音:
qíng fēi dé yǐ
成语解释:
情况出于不得已。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1592

问心无愧

成语拼音:
wèn xīn wú kuì
成语解释: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
159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成语拼音:
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
厌:通“魇”,满足;诲:教导。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94

下里巴人

成语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成语解释: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1595

一见钟情

成语拼音:
yī jiàn zhōng qíng
成语解释:
钟:集中;专注。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很深的感情。
成语出处: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1596

一拍即合

成语拼音:
yī pāi jí hé
成语解释: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1597

一丘之貉

成语拼音:
yī qiū zhī hé
成语解释:
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159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1599

指日可待

成语拼音:
zhǐ rì kě dài
成语解释: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达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成语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1600

中庸之道

成语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语解释: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网站提供40929个成语大全和成语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