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的成语 (291个)

101

红脸赤颈

成语拼音:
hóng liǎn chì jǐng
成语解释:
形容十分激动
成语出处: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102

洪炉点雪

成语拼音:
hóng lú diǎn xuě
成语解释: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103

红炉点雪

成语拼音:
hóng lú diǎn xuě
成语解释: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成语出处:
《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104

轰雷贯耳

成语拼音:
hōng léi guàn ěr
成语解释: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成语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105

洪炉燎发

成语拼音:
hóng lú liáo fà
成语解释:
洪炉:大炉子。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成语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106

鸿离鱼网

成语拼音:
hóng lí yú wǎng
成语解释:
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
成语出处: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107

鸿毛泰岱

成语拼音:
hóng máo tai dài
成语解释:
见“鸿毛泰山”。
成语出处:
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108

鸿毛泰山

成语拼音:
hóng máo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09

鸿门宴

成语拼音:
hóng mén yàn
成语解释: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110

红男绿女

成语拼音:
hóng nán lǜ nǚ
成语解释:
指穿着各种漂亮衣服的青年男女。
成语出处:
清 舒位《修箫谱传奇》:“红男绿女,到如今野草荒田。”
111

虹霓吐颖

成语拼音:
hóng ní tǔ yǐng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12

鸿泥雪爪

成语拼音:
hóng ní xuě zhǎo
成语解释:
见“鸿爪雪泥”。
成语出处:
《筱园诗话》卷四引清·吴牧驺《题吴和甫学使纪游图》诗:“使君蒿目意不愉,遣兴忽写卧游图。鸿泥雪爪无处无,一一俱请丹青摹。”
113

鸿篇巨著

成语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ù
成语解释: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成语出处:
柯灵《香雪海 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114

鸿篇巨制

成语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ì
成语解释:
鸿: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鸿篇巨制,洋洋洒者,行将别裒录之为一集。”
115

鸿篇巨帙

成语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ì
成语解释:
鸿:巨大。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
成语出处:
傅增湘《校永乐大典本》:“循是以论,则古来鸿篇巨帙,其沿讹踵缪,而莫从纠勘者,可胜道也。”
116

红旗报捷

成语拼音:
hóng qí bào jié
成语解释:
清代军队出征,打了胜仗,派专人手持红旗,急驰进京报捷。现用作报喜的意思。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先生此去,何异登仙。指日红旗报捷,甚么司马黄堂,都是指顾间事。”
117

红情绿意

成语拼音:
hóng qíng lǜ yì
成语解释:
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成语出处:
宋 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118

洪乔捎书

成语拼音:
hóng qiáo shāo shū
成语解释:
指言而无信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119

鸿儒硕辅

成语拼音:
hóng rú shuò fǔ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120

红日三竿

成语拼音:
hóng rì sān gān
成语解释: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成语出处:
《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 hong成语,hong的成语,带hong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