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字结尾的成语 (18个)

1

海约山

成语拼音:
hǎi yuē shān méng
成语解释:
见“海誓山”。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2

歃血而

成语拼音:
shà xuè ér méng
成语解释: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
成语出处:
《旧唐书·李道彦传》:“诸将与之歃血而,赤辞信之。”
3

割臂之

成语拼音:
gē bì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臂:刺破胳臂;约。原指春秋战国时鲁庄公与孟任割破胳臂,订下婚约。后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宁约(指男女秘订婚约)。
成语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公。生子般焉。”
4

攻守同

成语拼音:
gōng shǒu tóng méng
成语解释:
原指国与国之间订立约,战时彼此联合进攻或防卫。现多指坏人互相订约,为掩盖罪恶而一致行动。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中国外交方针私议》:“日本既与英结英日同,及日俄战役方酣,又与韩结日韩攻守同。”
5

啮臂为

成语拼音:
niè bì wèi méng
成语解释:
啮:咬。咬臂发誓定,以示坚决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吴小员外焚香设誓,啮臂为。”
6

啮血为

成语拼音:
niè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
指咬臂出血,发誓定,以示坚决。
成语出处:
揆郑《哀政闻社员》:“杨度初时,倡言排满,与黄兴、刘揆一啮血为,图为刺客,将赫然革命之健者。”
7

歃血为

成语拼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语解释:
古代参加会者;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诚意。
成语出处:
唐 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歃血为,指河为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8

背约负

成语拼音:
bèi yuē fù méng
成语解释:
誓。违背原来的约定和誓言。指人背信弃义
成语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五回:“不料后来背约负,移花接木,治晚生心实不甘,故今日行权娶来,求太公祖与老父母做主。”
9

城下之

成语拼音:
chéng xià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而还。”
10

海誓山

成语拼音:
hǎi shì shān méng
成语解释:
指着山、海发誓;订立约。表示要象高山大海一样永恒不变。多指男女相爱相许时的誓约。誓:誓言;约。也作“山海誓”。
成语出处: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总是赊。”
11

鸡黍深

成语拼音:
jī shǔ shēn méng
成语解释:
黍:黄米;鸡黍:指待客的饭菜;深:深厚的交往。形容朋友之间友谊深厚
成语出处: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因此乞天恩先到泉台上,才留的这鸡黍深与那后人讲。”
12

鹭约鸥

成语拼音:
lù yuē ōu méng
成语解释:
谓与鹭、鸥相约结。比喻隐居者的生活。
成语出处:
宋·高观国《青玉案》词:“一堤风月,六桥烟水,鹭约鸥在。”
13

秦约晋

成语拼音:
qín yuē jìn méng
成语解释:
誓。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君主世代联姻。指婚约
成语出处:
《剪灯余话·凤尾草记》:“兼之秦约晋,遽然断绝。”
14

百岁之

成语拼音:
bǎi suì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同“百年之约”。即婚约。
成语出处: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不知可肯相许。”
15

秦晋之

成语拼音:
qín jìn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2卷:“那时待老身寻访他来,与娘子续秦晋之,岂不美乎!”
16

松柏寒

成语拼音:
sōng bǎi hán méng
成语解释:
比喻患难之交。
成语出处:
清·李渔《怜香伴·斋访》:“虽则是梅花冷淡,也甘守松柏寒。”
17

车笠之

成语拼音:
chē lì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成语出处: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18

割襟之

成语拼音:
gē jīn zhī méng
成语解释: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成语出处: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 最后一个字是盟的成语,盟字结尾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