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鹿的成语 (12个)

1

鹿走险

成语拼音:
dìng lù zǒu xiǎn
成语解释:
①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同“铤而走险”。②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成语出处: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诚恐川人骤见兵威,妄思自卫,铤鹿走险,风鹤皆惊。”
2

鹿寻蕉

成语拼音:
fù lù xún jiāo
成语解释: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3

鹿遗蕉

成语拼音:
fù lù yí jiāo
成语解释: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成语出处: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4

鹿无虞

成语拼音:
jí lù wú yú
成语解释: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
《周易 屯》:“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5

鹿之梦

成语拼音:
jiāo lù zhī mèng
成语解释:
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
成语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覆之以蕉,不胜其喜。”
6

鹿易形

成语拼音:
mǎ lù yì xíng
成语解释: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7

鹿走险

成语拼音:
tǐng lù zǒu xiǎn
成语解释:
挺而走险。指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
成语出处:
语出《左传 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8

鹿触心头

成语拼音:
xiǎo lù chù xīn tóu
成语解释:
形容因为害怕而心脏急剧地跳动。
成语出处:
清·翟灏《通俗编·兽畜》:“为帝迫困于斯,见之汗湿衣襟,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9

鹿儿心头撞

成语拼音:
xiǎo lù ér xīn tóu zhuàng
成语解释:
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听了,惊得目睁口呆,手麻脚软,心头恰像有个小鹿儿撞来撞去的。”
10

鹿为马

成语拼音:
zhǐ lù wéi mǎ
成语解释:
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11

鹿作马

成语拼音:
zhǐ lù zuò mǎ
成语解释:
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鲍勋传》:“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作马,收付廷尉。’”
12

鹿中原

成语拼音:
zhú lù zhōng yuán
成语解释:
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第二个字是鹿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