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字是民的成语 (34个)

1

邦以为本

成语拼音:
bāng yǐ mín wéi běn
成语解释:
古代儒家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得作为根本。
成语出处:
《尚书 五子之歌》:“惟邦本,本固邦宁。
2

地广

成语拼音:
dì guǎng mín xī
成语解释:
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稀。”
3

地广

成语拼音:
dì guǎng mín zhòng
成语解释:
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成语出处: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4

地瘠

成语拼音:
dì jí mín pín
成语解释:
土地瘠薄,人贫穷。
成语出处:
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5

国安

成语拼音:
guó ān mín tài
成语解释: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安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6

官逼

成语拼音:
guān bī mín biàn
成语解释:
逼:逼迫。官府压迫人,迫使人起来反抗
成语出处: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三章:“天地会和饥纷纷起义,揭‘官逼变’……‘劫富济贫’等旗号。”
7

官逼

成语拼音:
guān bī mín fǎn
成语解释: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
成语出处:
清 魏源《圣武记》第九卷:“初教匪起事,皆以官逼反为词。”
8

国富

成语拼音:
guó fù mín ān
成语解释:
国家富强,人安定。
成语出处: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安。”
9

国富

成语拼音:
guó fù mín fēng
成语解释:
国家富有,众富裕。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康。”
10

国富

成语拼音:
guó fù mín qiáng
成语解释:
国家富足;人强健。
成语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富国强,众安道泰。”
11

国计

成语拼音:
guó jì mín shēng
成语解释:
国家的经济和人的生活。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生,罔存念虑。”
12

国困

成语拼音:
guó kùn mín qióng
成语解释:
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
成语出处: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13

国利

成语拼音:
guó lì mín fú
成语解释: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的幸福
成语出处:
蔡东藩《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福之一途。”
14

国脉

成语拼音:
guó mài mín mìng
成语解释:
脉:命脉。国家和人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赖以生存的根基
成语出处:
毛泽东《向国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命,岌岌可危矣。”
15

国泰

成语拼音:
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生活安定。
成语出处:
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安。”
16

关心

成语拼音:
guān xīn mín mò
成语解释:
瘼:疾,疾苦。关心群众的疾苦。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非得关心瘼之员,竭力抚循,不足以资补救。”
17

国以为本,以食为天

成语拼音:
guó yǐ mín wéi běn,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成语解释:
本:事物的根源或根基;天:指生存的首要条件。国家以人为根本,人以食物为头等大事
成语出处: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夫国以为本,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
18

家给

成语拼音:
jiā jǐ mín zú
成语解释:
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19

敬授

成语拼音:
jìng shòu mín shí
成语解释:
见“敬授人时”。
成语出处:
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时,造幄籍圃。”
20

政荒

成语拼音:
zhèng huāng mín bì
成语解释:
荒:荒废,荒乱;弊:劳困,困疲。政治荒乱,百姓困疲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 第三个字是民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