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庆早朝银烛下”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崇庆早朝银烛下”出自宋代苏轼的《皇太妃阁五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óng qìng zǎo cháo yín zhú xià,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崇庆早朝银烛下”全诗

《皇太妃阁五首》
九门挂月未催班,清禁风和玉漏闲。
崇庆早朝银烛下,佩环声在五云间。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头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皇太妃阁五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皇太妃阁五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皇太妃阁的景象和氛围。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门挂月未催班,
清禁风和玉漏闲。
崇庆早朝银烛下,
佩环声在五云间。

诗意:
这五首诗词描绘了皇太妃阁的景象。夜晚,太妃阁的九个门上悬挂着明亮的月光,官员们还没有被召集去朝廷办公。宫中的风很清凉,皇宫内的禁令已经放松,玉漏静悄悄地滴答作响。在崇庆年间的早晨,当皇帝进行朝会时,银烛照亮了皇太妃阁。五云间传来佩环的声音,这是官员们佩戴的金属挂件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显得庄重而肃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笔墨描绘了皇太妃阁的宁静和庄严氛围。诗中的描写通过几个细节展示了皇太妃阁的独特魅力。首先,九门挂月的描绘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暗示着皇太妃阁的高贵和尊严。其次,清禁风和玉漏闲的描写展示了皇宫内部的宁静和放松,这似乎是一个独立于尘嚣的世界。最后,崇庆早朝银烛下和佩环声在五云间的描绘表现了朝廷的庄严和肃穆,给人一种庄重的氛围。

整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皇太妃阁的高贵和庄严,同时也体现了宋代宫廷的特点。苏轼运用了简练而优美的语言,以及细腻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皇太妃阁的寂静之中,感受到了宫廷的肃穆和庄重。这首诗词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才华,也对当时宫廷生活进行了独特的描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崇庆早朝银烛下”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huáng tài fēi gé wǔ shǒu
皇太妃阁五首

jiǔ mén guà yuè wèi cuī bān, qīng jìn fēng hé yù lòu xián.
九门挂月未催班,清禁风和玉漏闲。
chóng qìng zǎo cháo yín zhú xià, pèi huán shēng zài wǔ yún jiān.
崇庆早朝银烛下,佩环声在五云间。

“崇庆早朝银烛下”平仄韵脚

拼音:chóng qìng zǎo cháo yín zhú xià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一马  (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崇庆早朝银烛下”的相关诗句

“崇庆早朝银烛下”的关联诗句

网友评论


* “崇庆早朝银烛下”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崇庆早朝银烛下”出自苏轼的 《皇太妃阁五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